钢中的回火转变之马氏体的分解

钢中的回火转变之马氏体的分解

ID:1517674

大小:1.42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1-12

钢中的回火转变之马氏体的分解_第1页
钢中的回火转变之马氏体的分解_第2页
钢中的回火转变之马氏体的分解_第3页
钢中的回火转变之马氏体的分解_第4页
钢中的回火转变之马氏体的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中的回火转变之马氏体的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钢中的回火转变之马氏体的分解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呢?(课本)“回火温度在80~250℃之间,富集区的碳原子将发生有序化,继而转变为碳化物而析出,即马氏体发生分解。”主要参考书目:教材;其他一些书籍。一.高碳马氏体的分解高碳马氏体的分解,有碳化物的析出。在回火温度低于125℃时,会出现双相分解的情况。在温度高于125~150℃时,则会出现单相分解。双相分解理论的提出:1:在温度较低时,碳化物的扩散难以被激活,不能作远距离扩散,因此高碳区和低碳区之间的浓度差不易消失,已析出的碳化物就不能继续长大;最后大概会是什么样子?1:双相分

2、解双向分解过程,会持续至高碳区消失。2:实验观测到的马氏体在温度不高时会有两个正方度,而正方度又和点阵中的碳的含量有关,因此就说明了此时马氏体有两种不同的组成;(亮点是绿色框中的数据)2:单相分解与双相分解相比,单相分解的不同点在于:温度更高的情况下,碳原子能够长程扩散,因此已析出的碳化物可以从较远区域获得碳原子而长大,α相中的碳浓度梯度也会因此而消除,也就是单相分解。在分解过程中,不再存在两种不同碳含量的α相,其碳含量和正方度不断下降,当温度达到300℃时,正方度c/a接近1。此时α相中的碳含量已基本接近平衡状态,马氏

3、体脱溶分解过程基本上结束。个人感觉,双向分解时马氏体中碳化物的长大被抑制了,因此双向分解时马氏体的形核更多,更可能获得分布均匀、细腻的碳化物,或许性能也会更好……二.低碳、中碳马氏体的分解低碳马氏体与高碳马氏体相比,其更不容易析出碳化物,其碳原子在100℃~200℃时几乎完全偏聚在位错线附近(生成位错气团)。回火温度高于200℃时,才有可能析出碳化物(直接析出平衡相渗碳体)。中碳马氏体则是兼有低碳马氏体和高碳马氏体分解的特征。(中碳马氏体在200℃以下回火时,形成碳原子的位错气团和弘津气团【由于晶格弹性应力场的非对称性导

4、致的偏聚】,在100~300摄氏度之间形成ε碳化物)由此图可以看出,相对低碳马氏体而言,高碳马氏体的分解更早开始,且在高于大约125℃时它们的马氏体中的碳含量一致。这或许是因为在高于这个温度后碳原子可以长程扩散,使得平衡在动力学方面可以实现。总结对于钢中的回火转变,马氏体分解是回火第一阶段转变(T1),发生在80℃~250℃之间;这一阶段以碳化物的析出为开始的标志,在完全获得立方马氏体以及亚稳的ε碳化物后结束;马氏体的分解,是一个“脱溶”过程;总结温度对于分解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碳原子的扩散能力以及改变马氏体中碳原

5、子的平衡浓度两方面;马氏体中的碳原子含量越高,马氏体的过饱和程度越高,碳化物的析出就更容易.就是这样!疑惑有一本书上说双相分解是不会有的……它说,在100℃下,马氏体中只有碳原子偏聚团,尚未析出碳化物;碳化物开始析出时,碳原子已经可以远程扩散。因此双向分解是一个错误的、不会存在的东西。疑惑另一本书上说生成的不是ε碳化物,而是η碳化物……“过渡相ε碳化物是20世纪50年代初测定的,直到70年代人们也未加怀疑。后来认为εFe2.4C就是ηFe2C,出现争论,目前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