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ID:15179063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_第1页
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_第2页
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_第3页
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_第4页
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摘要】为了解我院2000~2005年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及疾病谱,收集整理6年所有住院病案资料,共计178387例,其中死亡人数2146例,并依据ICD-10对其进行疾病分类。结果,出院病人每年增加,病人死亡率逐年下降;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病死人数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2:1;41岁至61岁年龄组病死率增高明显,61岁年龄组病死率高达23.11%(253/2146)。2000年至2005年,住院病人病死率逐年递减,说明我院医疗工作的整体水平

2、在不断提高。  【关键词】死亡病疾病谱病死率顺位我院是一家拥有140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为一体。2000年至2005年6年间共收治住院病人178387例,其中出院病人176241例,病死人数2146例。现将死亡病例资料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于我院2000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6年《卫生部门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报表》及死亡病案。5  1.2方法  以病案首页为依据,疾病诊断、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分类均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死亡疾病均按主要疾病即第一

3、诊断统计,并发症和伴发疾病未统计在内。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病死率表1显示,住院病人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表12000~2005年出院人次、住院病人病死率(略)  2.3死亡年龄分布5  由表2可以看出,20岁以内各年龄段病死率较低。而40~、50~、60~岁三个年龄组病死率逐渐增高,60岁~年龄组病死率高达23.11%,详见表2。表2各年龄段死亡人数及构成(略)  2.4住院病人死因顺位死因居首位的是恶性肿瘤,第二位是循环系统,第三位是损伤及中毒,第四位是消化系统,第

4、五位呼吸系统,第六位传染病和寄生虫,第七位泌尿系统,第八位神经系统,第九位内分泌系统,第十位血液系统。  3讨论  3.1分析结果显示各年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与姜月宜等报道的结果相近[1];2003年病死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当年SARS的流行有关。表明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使伤病者受益。  3.2性别与病死原因的关系住院死亡病例中,男性占总病死人数的69.11%,高于女性2倍之多,与袁健萍等报道一致[2],可能是由于男性在社会、家庭中担任的角色与责任所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比女性大;工作的风险性、社交活动及不良生活行为(吸烟、嗜

5、酒、违章驾驶等)等都会加大伤亡机会。另外男性对疾病的防范意识差,预防观念薄弱,就医不及时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因此,合理调整男性公民的社会、心理压力和家庭负担,树立科学的生活、饮食观,参加适宜的运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可防止和减少某些伤害或疾病的发生。  3.3不同年龄段病死情况5各个年龄段均有死亡发生。但1~20岁人群因病死亡人数较低,与这个年龄段多处在家庭、学校的安全环境中有关。死亡高发年龄段为40~69岁,占总死亡人数的55.55%;该年龄段又以恶性肿瘤、循环系统为主要死因,说明这两种疾病已经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6、较袁健萍等报道的死亡高峰年龄提前10岁[2]。本组资料显示80岁以上老年人病死率最低,为3.89%,主要死亡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符合老年人生理病理特征。  3.45疾病谱及死因顺位结果表明,2000~2005年的住院死亡病人疾病谱与上世纪末相比有明显不同[3]。住院病人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与杜春花报道基本相同[4],说明地域差异对死因顺位基本无影响。各个年龄段均有恶性肿瘤死亡病例,31岁年龄段开始渐进入高峰。小于10岁年龄段有6例因恶性肿瘤

7、死亡,最小年龄仅5岁7个月,恶性肿瘤死亡年龄趋向低龄化,可能与空气、水、土壤的污染有关,尤其是城市住宅装修、日用品、食物的污染与肿瘤发病率升高有直接关系。居第二位的是循环系统疾病,中、老年人为高发年龄,对中老年人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损伤与中毒跃居第三位,并集中在21-51岁年龄段,主要是这年龄段的人群因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与外界接触机会多,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和社会暴力等伤害的发生几率高有关。本组资料分析显示,孕妇、围产期、新生儿及先天畸形病死率较低,反映了我市医疗单位在医疗水平

8、提高的同时,重视妇幼保健工作,人们对优生优育知识的认知及重视程度均有极大提高。【参考文献】  [1]姜月宜,唐赛贞,周继云.1998~2004年住院病人死因分析[J].中国病案,2005,6(10):41-43.  [2]袁健萍,黄明霞,易强英.1995~2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