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哲学及其前沿问题

心灵哲学及其前沿问题

ID:15179848

大小:6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心灵哲学及其前沿问题_第1页
心灵哲学及其前沿问题_第2页
心灵哲学及其前沿问题_第3页
心灵哲学及其前沿问题_第4页
心灵哲学及其前沿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灵哲学及其前沿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座:心灵哲学及其前沿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用语,即形而上学,为后来所说的哲学。他把知识分成理论科学、实践科学(指政治学、伦理学和理财学)及创作科学(指各种工艺技术及音乐、医学等)。理论科学包括第一哲学、第二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数学。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胡塞尔的《第一哲学》一、心灵哲学概况1.何谓心灵哲学心灵哲学是在哲学的分化过程中产生的以各种心理现象及其本质、心理与物理的关系为对象的哲学分支学抖。PhilosophyofMind。在西文中,除了以心灵哲学这样的术语表示对心理现象作哲学探讨的这门分支以

2、外,还有称之为哲学心理学(PhilosophicalPsychology)和心理学哲学(PhilosophyofPsychology)的。这两个概念与“心灵哲学”一词大同小异。(1)学科基础心灵学spirituality定义:心灵学是研究人类生活中发生的超出常规,而又不能用科学知识加以解释的一些精神现象的学科,又称心灵研究。心灵学于19世纪后期首先在英国和美国出现,此后曾在欧洲风行一时。自20世纪30年代起普遍称其为“超心理学”。主要观点:人类具有一种潜在的能力,它可以不通过正常的感官渠道而感知世界。研究对象:一

3、类是有关生物体在认识上的超常现象,即“超感官知觉”;另一类是生物体不经物理媒介而作用于物质的现象,即“心灵施动”。1848年,美国的MargaretFox和其妹妹的心灵感应的事例就是现代唯灵论的一次实践实例.灵魂交流现象的早期支持者包括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美国新闻工作者赫莱斯.格里利,英国科学家华莱士和威廉.克鲁克斯等。心理学哲学(2)心灵哲学研究方向:西方哲学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两个方向物理主义,他们肯定只有身体和行为才是最真实的,思想与情感等东西都是由物理性质的身体所形成,如大脑的电子脉冲,肌肉的化学反应等物

4、理现象会形成我们各种思考和情感反应。总之,所谓一个人就是大脑加身体加神经系统。理想主义(或译「观念论」)肯定精神多于物质,由于我们所见的物质、身体、他人的身体、和一切经验到的,都可能是假的,因为都是经由我们的心灵所反映给我们知道的。*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儿的怀疑论,我们感官所知的一切都不一定是真的,都可能是假的,只有「我思故我在」才是最真实的。这才是哲学的起点。巴克莱——英国大主教、洛克思想继承人*莱布尼兹:单子论。真正是理想主义者。巴克莱认为所有事物都是在心灵上存在的。最近三、四十年,心灵哲学作为哲学的一大分支

5、,倍受哲学家的关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并且,该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变革”。这一变革,共同的目的是批判、颠覆常识的心身观和潜藏在大多数并未超越笛卡尔的思想。2.心灵哲学的特征与内容8在长期的演化发展中,尤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心灵哲学形成了它的一些具有独特的提问方式和意蕴的、相对稳定的问题和问题域。(1)本体论问题——心身或心物问题,即心理的东西(themental)的本质以及与身体的相互关系问题。具体地说,它包含这样一些子问题:●人有没有“心”(mi

6、nd),有没有民众心理学所说相信、愿望、思维、情绪、意志等?●如果有,它们的结构、形态和本质是什么?是独立存在的实体、现象,还是可还原为物理实在、现象的东西?●心理的东西与生理的东西之间是什么关系?能否相互作用?如果能,怎样相互作用?●心灵、心理的东西在肉体死亡之后能否续存?(2)认识论问题,有两个特别令人困惑的子问题。①他心知问题②内省与自我意识问题(3)语义学问题,即日常心理概念的意义问题。(4)心理现象学问题,即诸心理现象的分类、表现形式与本质问题。(5)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问题。3.心

7、灵认知范式的三次转换库恩提出“范式”概念这里所谓范式(paradigm)是指一种由诸多概念、假设、方法构成的框架,在此框架里,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从事其研究。因此,范式有两层含义:一是从本体论上讲,在每一个范式内,人们拥有共同的、基本的信念、价值。二是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他们会利用同一理论模型或说明框架去解决问题。就心灵认知来讲,自近代以来,一共发生三次范式转换,即笛卡儿范式、行为主义范式、公开理论范式。(1)笛卡尔范式(2)行为主义范式(3)公开理论范式*笛卡尔范式虽然不能合理解释他心知问题,但较好地解决了自我认知问

8、题。——心灵是私密的。*行为主义范式虽然较好地解决了他心知问题,但又不能解释自我认知的一些特性。——心灵是公开的。于是人们渴望能有一种新的范式可以集二者之长,公开理论范式于是应运而生。其倡导者有维特根斯坦、赖尔、戴维森、赖特等人,其主要观点是:他们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新知识,而是澄清问题,这主要是通过语言分析来进行的。经过分析,他们否认了实体的心的存在,认为世界是一元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