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6例

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6例

ID:15184182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6例_第1页
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6例_第2页
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6例_第3页
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6例_第4页
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6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6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6例【关键词】临床应用半夏厚朴汤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广泛用于痰气郁结所致的痞满、喘咳、呕逆、心悸、失眠、胸腹闷痛等郁滞病证。笔者在临床中将其用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五官科的某些病症,取得较好效果。1缺血性心脏病男,49岁,于1983年5月9日入院。患者一年前因胸胁胀闷不舒就诊。经某县人民医院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间断治疗,效果不显。近半月来胸闷加重,时有隐痛,心慌不安,两胁胀满难耐,急躁易怒。早起必咳白色粘稠痰,口苦。近几天早晨眼睑微肿,面如纱蒙。常觉短气,动则更甚,倦怠思卧,食少便溏,面黄少华。舌质淡滞,苔微黄滑腻

2、,脉弦细缓而结。心率56次,偶有心率不齐,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右前半束枝传导阻滞。四诊合参,辨为气郁痰结,心脉痹阻,治宜化痰散结,行气活血,方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半夏7g,厚朴花9g,紫苏梗9g,云苓12g6全瓜蒌18g,薤白9g,枳壳79,竹茹10g,陈皮5g,玫瑰花7g,黄芩7g,丹参18g,郁金9g,太子参15g,炙草3g,生姜5片,大枣6枚。服药1周后,胸闷大减。10日后,胸闷基本消失。头昏,时有心悸,心律68次,有时出现结脉,约2次/min,苔滑。以白参或红参易太子参,并随症稍事增减,服药三十余剂,诸症消失,舌脉之象渐趋正常,精神振作,面色红

3、润,两月后出院。2喘息性支气管炎男,62岁,1984年4月12日初诊。患者素有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每年秋冬均有大发作,历时3个月方渐渐缓解。现因伤风,出现喘咳,夜不能卧,头昏面浮,痰多色白,胸脘痞闷,吞咽不利。腹直肌紧张。口苦,心烦,舌略红,苔白腻。X光透视:两肺纹理增粗。此证当为痰气郁结、肺气上逆所致,治宜行气化痰,降逆平喘,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夏9g,厚朴7g,苏梗9g,云苓10g,柴胡6g,黄芩6g,杏仁6g,干姜5g,紫菀9g,冬花6g,甘草3g三剂。二诊:喘咳减轻,痰见少,胸脘渐宽,口不苦。上方去柴胡、黄芩,五剂。三诊:药后仅早起微咳,他症消

4、除。停药。63慢性胃炎女,19岁,1992年11月13日初诊。患者诉心下痞闷,时有钝痛。喉中有粘痰,色透明,咯出不爽。头重如裹,面浮眼肿,睡中流涎,食欲不振,便难不干,脉濡,苔滑。曾被某医院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此属痰气郁结中焦,治当行气化痰散结。以半夏厚朴汤加味:法夏9g,厚朴7g,陈皮6g,云苓12g,苏叶7g,柴胡6g,白芍9g,乌梅6g,甘草3g,生姜3片3剂。二诊:药后诸症大减,效不更方,上方三剂。三诊:药后诸症消失,感觉甚舒。后断续服药二十余剂,三月后复查,胃炎已愈。4胃神经官能症女,17岁,1992年10月8日初诊。患者常感自胸到咽喉部痞塞

5、,吞咽不利,有少许粘痰,难以咯出。腹微胀,常有一股气突然从胸脘处上冲至咽喉,上下不得,异常难受,且感恐慌。食欲差,口不渴,夜难眠,恶梦多,身体6瘦弱。舌苔薄白,脉弦滑。经某地区医院多次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故诊为胃神经官能症。此属痰郁气滞,转而上冲,若痰化气行,气机升降如常,则冲气自平。治以半夏厚朴汤加减:姜夏10g,厚朴10g,枳实5g,茯苓12g,苏梗6g,莪术5g,瓜蒌皮12g,甘草3g,生姜三片三剂。二诊:服药二剂后,觉气能冲出,胸咽尚有一点梗塞。服完三剂后,胸咽大开,仅余少许不适感。上方加郁金9g三剂。三诊:服药二剂后,诸症全无。数月后,又有

6、气冲痞塞感,然很轻微,服上方三剂而愈。后随访二年半,未见复发。5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女,20岁,1995年3月5日初诊。患者自小便苦于扁桃体炎,咽喉疼痛。初中二年级后,每月重病一次,高烧38.5℃~39.5℃,咽喉肿痛异常。需多种抗生素点滴十日左右,方逐渐平复。初诊见咽喉部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红肿,III度肿大,表面不平,有中等量脓血分泌物。体温39.5℃,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口苦咽燥,常感咽喉梗塞,吞咽不利,溺赤。舌红苔黄腻,脉略滑数。6本症虽一派火热之象,但病程长,正虚必然。细辨之,此为痰气郁结咽喉,郁而化热,少阳枢机不利。治宜清热化痰,行气散结

7、,兼和少阳。处以半夏厚朴汤合小柴胡汤:法夏8g,苏叶7g,苏梗7g,云苓10g,厚朴7g,柴胡7g,黄芩7g,僵蚕8g,射干8g,丹皮8g,郁金10g,桔梗6g,玄参30g,大贝10g,夏枯草15g,板兰根15g,太子参7g,香附10g,甘草3g三剂。二诊:药后咽喉疼痛减轻,右侧扁桃体肿消,左侧缩小,仅见少许脓点,热势已退。夜晚口干,大便不畅,舌苔薄腻微黄,脉略滑。上方加败酱草15g、葛根15g、莱菔子6g、生大黄8g,三剂。三诊:服完上药后,诸症悉平,仅咽喉稍许不舒。二月后,因外感发作一次,肿痛如前,但体温未超过38℃。仍以上方增减,服药四剂而愈。此

8、后,或三、四个月小发一次,或五、六个月小发一次,均无发烧,症状轻微。治疗过程中,始终未用抗生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