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43例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43例临床观察

ID:15188897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43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43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43例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43例临床观察_第4页
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43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43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43例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用补肾填精、温肾固冲中药治疗,西药组用黄体酮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结果:两组在基础体温改善方面均有效果,但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90.7%,治愈率69.8%,西药组总有效率74.4%,治愈率4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肾固冲中药在黄体功能不全不孕症治疗中有显著疗效。【关键词】黄体功能不全中医药治疗不孕症中医药治疗@黄体汤治疗应用  笔者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

2、,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黄体功能不全[1]所致不孕症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门诊收治的86例黄体功能不全型不孕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1]的诊断标准。排除输卵管、子宫器质性病变,男方不育因素。均自测基础体温连续3个月以上呈双相,但黄体期体温上升不足0.3℃或波动呈不规则上升或排卵后高温持续不到115d;B超提示成熟卵子排出,但子宫内膜呈不典型分泌象。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43例,年龄25~40岁,平均28岁,病程4~10年,平均5年;西药组43例,年龄25~39岁,平均27.8岁,病程2~9年,平均4.5年。两组在年龄、病程、实验室

3、检查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2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均自测BBT,B超监测至排卵,黄体期分组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停药3个月后继续第2疗程。    中药组:服用黄体汤,填肾精、温肾阳、固冲任。组方:当归9g,菟丝子15g,赤芍、白芍各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5g,枸杞子12g,熟地黄12g,鸡血藤12g,桂枝9g,茯苓12g,杜仲15g,紫河车10g。若肾阴不足加龟板(先煎)15g,牡丹皮9g,玄参12g,麦冬15g以滋肾养阴;若肾阳虚衰加鹿角霜15g,仙茅12g,阿胶(烊化)15g,淫羊藿15g以温肾助阳。基础体温上升起每日1剂,水煎服

4、,共10剂。  西药组:基础体温上升第3d开始,给予肌注黄体酮针20mg/d,共12次,同时隔日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500U/次,共4次[3]。  3疗效标准与结果5  3.1疗效标准治愈:治疗1年内妊娠者;有效:治疗1年未妊娠,与本病有关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或妊娠后流产者;无效:治疗后与本病有关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善者。  3.2结果  3.2.1基础体温的变化治疗前所有患者基础体温测定都提示黄体功能不足,治疗后基础体温黄体期高温持续超过12d以上,且上升幅度大于0.3℃者为正常。正常者中中药组37例(86.0%),西药组35例(81.

5、3%),两组在改善基础体温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  3.2.2血清孕酮(P)水平比较中药组治疗前黄体期P为(8.3±4.6)ng/mL,治疗后为(26.4±4.7)ng/mL;西药组治疗前为(9.1±5.9)ng/mL,治疗后为(18.1±4.8)ng/mL,两组治疗前后P水平均有提高(P<0.05),中药组提高程度高于西药组(P<0.05)。  3.2.3总疗效比较中药组治愈30例(69.8%),有效9例(20.9%),无效4例(9.3%),总有效率90.7%;西药组治愈18例(4

6、1.9%),有效14例(32.6%),无效11例(25.6%),总有效率74.4%。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5  4小结    祖国医学虽未有关黄体功能不全的记载,但其临床表现散见于月经失调、流产和不孕等篇中。肾为天癸、冲任、胞宫之主宰,根据现代中西医结合研究,黄体期是阴充阳长,肾气渐旺,胞宫温暖待孕之时[4]。黄体功能不足主要由于冲任不足、肾精亏虚之故。所以治疗以滋肾阴,助肾阳,固冲任,暖胞宫为原则。本观察补肾固冲中药不仅能促进和健全黄体功能,还可增强垂体及卵巢的反应性。有研究证明,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有刺激黄体细胞分泌的

7、作用[5],进而调整生殖轴功能。补肾中药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作用已被近代大量研究所证实。肾气足、天癸盛、冲任固则黄体健全,胞宫得孕。【参考文献】  [1]张丽珠.临床生殖内分泌与不育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47.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1352.  [3]陈如钧,江鱼.不孕不育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9.5  [4]吴熙.现代中医不育症治疗学[M].香港:香港医药出版社,1998:102.  [5]陈利生.中医治疗女性不孕[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8、1991:177.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