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体会

38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体会

ID:15189119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38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体会_第1页
38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体会_第2页
38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体会_第3页
38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体会_第4页
38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38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8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体会【关键词】尺骨冠状突骨折2002年3月-2008年9月,本院收治38例急性尺骨冠状突Ⅲ型骨折,分别采用前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取得满意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前路手术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18~53岁,平均38.5岁。损伤原因:跌3例,坠落伤8例,车祸伤6例。骨折类型:均为新鲜闭合损伤。合并肘关节脱位14例;桡骨小头骨折8例,桡骨颈骨折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4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4~66岁,平均43.5岁。损伤原因:跌8

2、例,坠落伤6例,车祸伤7例,骨折类型:均为新鲜闭合损伤。合并肘关节脱位13例;桡骨小头骨折7例,桡骨颈骨折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8例。据Regan分类,38例均为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1.2治疗方法5臂丛麻醉,少数患者采用全麻。仰卧位,患肢外展外旋,肘关节可伸屈地置手术台支架上。上臂扎气囊止血带。自肘前上外侧作“S”型切口,显露肘关节前方结构,辨认并保护肱动脉、正中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从内侧打开前臂屈肌起点和肱二头肌腱间隙,将肱肌从关节囊解剖出,在关节囊和肱肌之间由内向外分离,显露肱二头肌腱与肱桡肌间隙,在肱

3、肌深面切开关节囊前部暴露骨折的冠状突复位。但因肘关节于伸直位冠状突位置较深复位并不容易,特别是冠状突骨折块较小或粉碎时就更不容易。在前路手术暴露的基础上再于肘后尺骨纵轴方向,从尺骨鹰咀沿尺骨作一长约4~6cm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并沿尺骨内侧钝性剥离肘肌,暴露骨折断端,此时将食指沿尺骨内侧贴尺骨进入后,可从后路清晰地摸到冠状突骨折线,前后入路复位非常方便。1.3术后处理用肘后石膏托维持肘关节屈曲60°~90°。内固定可靠的患者2周后改换铰链式关节支架,允许肘关节有一定限度的屈伸活动,术后6周内伸直活动一般不宜超

4、过150°。为减轻术后创伤反应,可酌情用CPM机进行辅助功能锻炼,但需逐日增加关节活动度。固定不可靠者禁止早期活动。2结果5本组病例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4.2个月。手术平均时间:前路平均3.2h;前后联合入路平均2.4h。复位情况:前路解剖复位11例,功能复位6例;前后联合解剖复位19例,功能复位1例(因冠状突粉碎无法固定),两组差异显著(x2=5.06,P<0.05),按美国肩肘外科学的评分标准评价效果:前路优12例,良3例,差2例。前后联合优14例,良1例,无1例发生关节僵直,经Ridit

5、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显著,(x2=7.92,P<0.05)。以上两组患者术中皆用止血带,出血量无明显差异。典型病例:患者,男,34岁,外伤18h入院。入院诊断:尺骨冠状突Ⅲ型骨折,入院第2d行前后联合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前术后见图1~4。3讨论冠状突骨折大多数情况下与肘关节脱位并存,但也有少数是单发的,约2%~10%的肘关节脱位可合并冠状突骨折。Regan、Morrey[1]在1984年根据骨折累及冠状突的范围将其分为3种类型,I型:冠状突尖小片骨折,骨片小于冠状突高度的10%,常游离于关节腔内或附于关

6、节囊壁上。Ⅱ型:骨折块小于冠状突高度的50%,可伴肘关节不稳定。Ⅲ5型:冠状突基底部骨折,骨折块大于冠状突高度的50%,肘关节不稳定,必须手术治疗。目前手术固定主要方式有2种:即螺丝钉固定和钢丝固定2种[2],主要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因累及附着骨折块、对肘关节稳定起重要作用的肱肌和肘内侧副韧带的前束[3],加之骨结构大范围的破坏,使肘关节严重不稳,所有患者都需手术复位内固定。本文报道的两组病例均为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  目前对尺骨冠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常规从前路手术,自肘前上外侧作S状切口,弧形经过肘窝的皮肤皱褶

7、延伸至前臂内侧部,显露肘关节前方结构,辨认并保护肱动脉、正中5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从内侧打开前臂屈肌起点和肱二头肌腱间隙,将肱肌从关节囊解剖出,在关节囊和肱肌之间由内向外穿过一把大弯钳,显露肱二头肌腱与肱桡肌间隙,在肱肌深面放一拉钩,纵行切开关节囊前部,直视下将骨折的冠状突复位并用螺钉内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复位非常困难:(1)冠状突位置较深,触及骨折线难度非常大,因为尺骨冠状突上有很多软组织与之相连并牵拉之,在此情况下,很难从前方摸清骨折线、复位;如果将冠状突上的软组织彻底切除,包括内侧副韧带前部、肱肌止

8、点、及关节囊,复位虽容易了许多,但在某种程度失去了复位的意义;(2)冠状突骨折块往往比较小,从前方压紧后手指又占据了打空固定的位置。作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使复位变得容易了许多:(1)从后路因没有肱肌止点及关节囊,骨折线可清晰地摸到;(2)协助复位、固定。总之,前后联合入路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使复杂手术操作简单化了,复位准确,功能恢复良好。【参考文献】[1]ReganW,MorreyBF.Coron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