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叶出血的ct临床分析

原发性脑叶出血的ct临床分析

ID:15193389

大小:27.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原发性脑叶出血的ct临床分析_第1页
原发性脑叶出血的ct临床分析_第2页
原发性脑叶出血的ct临床分析_第3页
原发性脑叶出血的ct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原发性脑叶出血的ct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发性脑叶出血的CT临床分析【关键词】原发性脑叶出血CT分析原发性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出血,是指发生在皮质下白质的出血,现将我院在2007年10月-2010年4月间经CT扫描确诊的急性发病的237例脑出血病例中原发性脑叶出血55例,占23.2%与国内文献发表的手头资料相符[1],分别加以整理,着重分析CT表现,以观察脑叶出血的好发部位、出血量、形态等。一、临床资料55例患者资料均来自我院。CT诊断的病例。其中男、43例,女12例、年龄9—79岁。平均年龄48岁。55例患者中出血部位分别是颞叶3例;顶叶15例;额叶10例;枕叶2例;颞顶叶5例;顶枕叶2例;颞顶叶1例;额颞叶3例;额顶叶1

2、例;额颞1例,多发者2例。其中破入脑室占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综上所述,以顶叶、额叶为其好发部位。二、CT表现形态和大小:皮质下白质内血肿形状多呈园形,椭园形,不规则形状和小裂缝状。55例中园形5例,椭园形7例,类园形8例,类椭园形2例,不整形30例,小裂缝状3例,出血量按Randel氏应用椭园体积或容积公式:V=3/4πabe(其中a,b,e各表示血肿在CT所示的各层面之长,宽,厚,轴线的2/1)方法计算、测得为0.5—67.6ml,平均18.9m。其中20ml以下者40例,20一40ml之间占9例,>40ml以上反占6例。4密度,轮廓与病程:2小时一1周占33例血肿均为

3、高密度灶,eT值:58.1—80H,其边缘清楚,锐利。8—2周占7例,血肿大部分为高密度灶,CT为53.4—81H,有2例边缘模糊,高密度自内向外缩小,但基本形态不变。一个月后(包含二次检查在内)11例,血肿边缘明显吸收,高密度灶明显缩小3例,病灶逐渐变成等密度者3例,低密度灶为5例。仅3例做增强检查,均呈环状强化,病灶与环形间隔有低密度带。周围水肿:(1)一般位于边缘部多属半环状低密水肿带40例,宽度为1—20mm,其中急性期占27例,水肿带为1—12mm,吸收期为4—10mm,(2)半环形低密度带占5例其中急性期4例,宽度为5—10mm,(3)不规整形低密度带6例,(4)无水肿显

4、示4例。占位表现:脑叶出血一般占位较轻,多数病例仅同侧侧脑室轻度受压或变扁。仅8例占位效应较重、患侧侧脑室未显示,中线结构移位在2—10mm之间。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脑:临近侧脑室前角,体后部及三角区并可见破入途经占3侧;2例伴囊及尾状核买部出血破入脑室。破入蛛网膜下腔者占2例。并发其它改变:脑积水2例,并有对侧脑梗塞3例。三、讨论急性脑出血,CT能直接显示新鲜血肿影像确定其部位,大小,有无占位表现及破入脑室等情况,因此CT对脑出血能够做出肯定性的诊断,CT准确定率达100%对制定治疗方针起指导作用。急性期脑出血无需CT增强检查。4关于病因:文献报导脑叶出血占58%有高压病史。近来认为

5、脑叶出血与高血压关系较少多以隐匿性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肿癌出血等其它原因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40例,占72.7%其中l例为肾性高血压,以50一60岁占多数,经手术证实的动脉瘤破裂2例,动静脉畸形l例脑膜癌出血1例此外妊娠性脑叶出血l例,本组资料表明:老年性脑叶出血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青壮年多以隐匿性多管畸形所致。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和丘脑区,脑叶出血过去国外报告发生率占5—10%随着CT的使用,脑叶出血检出率不断提高,多数作者认为脑叶出血好发于大脑后半部以顶、颞、枕多见。muti和Roppez等报告[2]均以枕叶占首位而earlos报告的22例CT证实的脑叶出血,

6、枕叶仅占5例,定位枕叶比颞叶小,本组中顶叶30例,颞叶13例,颞顶26例额叶17例,也是以顶、颞、额叶出血占多数,而枕叶仅占6例。CT表现血肿量的多少,在临床占有一定地位,目前国内外均开展钻颅抽吸血术,CT检查测定血肿量对治疗方针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文献报导将其分三型:少量出血在20ml以下,中等量在20一40ml,大血肿量在40ml以上,本组中等者组出血量是使用kamdel氏应用椭园体积公式计算的,与手术证实的2例血肿量估计差异很小,其占位效应与血肿的大小有关,出血量大部分在20ml以下,脑室扩张与血肿所处的位置和血肿的大小有关。国内报告脑叶出血破入脑室占35—35.7%而本组只

7、占14.5%。4鉴别诊断,急性期血肿,高密度灶发生在边缘部有时需与脑膜瘤和转移瘤相鉴别,血肿吸收期呈低密度灶时需与脑梗室,脑脓肿,低密度肿瘤鉴别[3]。血肿吸收,囊变期须经CT增强检查,加以鉴别。参考文献[1]林顺发脑出血的CT诊断.航空航天医药2003.4.179—180[2]陈芷若原发性脑叶出血CT诊断的临床分析、牡丹江医学报、2001.6.37—38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