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复苏

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复苏

ID:15193515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复苏_第1页
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复苏_第2页
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复苏_第3页
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复苏_第4页
资源描述:

《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9例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救护要点。结果:54例窒息新生儿经急救复苏均转危为安。结论:对剖宫产窒息的新生儿在手术室及时采用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正压通气等复苏措施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伤残率,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气管插管;正压通气临床资料本组为出生5分钟内的新生儿:男39例,女20例,平均体重为3390克,根据窒息程度,分轻度(青紫)窒息,重度(苍白)窒息均以Apgar评分为标准。青紫窒息35例Apgar评分4-7分,新生儿面部与全身皮肤呈青紫色,呼吸表浅或不规律心率8

2、0-120次/分,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喉反射存在,如抢救治疗不及时,可转为重度窒息。重度窒息24例,Apgar评分为0-3分,新生儿皮肤苍白,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率<80次/分且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如果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青紫窒息新生儿均采用清理呼吸道,用吸引管吸出新生儿口咽部粘液和羊水确认呼吸道通畅,用托背法建立呼吸鼻导管给氧,重度窒息新生儿断脐后立即在喉镜直视下,清理呼吸道,然后经口气管插管呼吸囊正压通气。2结果4青紫窒息新生儿复苏后10分钟内Apgar评分均为9分以上,苍白窒息新生儿经复苏处理心跳未恢复者一例。复苏成功后转新生儿病房,死亡3例,死亡原

3、因:颅内出血1例,肺部感染2例。3讨论新生儿复苏的关健是及时清理呼吸道,尽早吸尽口咽部和气管内羊水和粘液,尽快建立呼吸功能,提高氧分压。对于青紫窒息新生儿采用经口负压吸引,负压在8-13.3Kpa,吸引时间不能过长,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两次吸引间充分供氧。4重度窒息新生儿,直接采用喉镜直视下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气囊加压给氧,缩短了急救时间,新生儿自主呼吸恢复快并发症少,5分钟内,新生儿口唇和皮肤转红润,心率增快>100次/分,心跳有力,自主呼吸恢复,拔出气管导管,常规吸氧,避免了经口或鼻盲目抽吸,既耽误了抢救时间,又可导致心律失常,对于呼吸未恢复达5分种以上,心跳

4、<50次/分,在气囊加压给氧同时行体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方法:四指放在胸背后,拇指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下压深度1-2厘米,频率120-140次/分,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对于心跳停止者,经气管导管滴入加生理盐水稀释1:1肾上腺素0.5ml立即加压通气,起效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纠正酸中毒,窒息复苏后在有效的通气下,以5%碳酸氨钠3毫升/公斤加等量的10%葡萄糖液稀释缓慢静注,未建立有效通气时,体内二氧化碳储留,产生高碳酸血症,抑制呼吸,故此时禁用碳酸氨纳,必要时用地塞米松1毫克加入25%葡萄糖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2毫升/公斤,缓慢静脉注射。由于新生儿

5、头部、舌和会厌都比较大,喉头位置高,气管插儿头宜取喷嚏位,用直喉镜暴露声门时,动作轻柔,切勿压会厌,否则造成反射性心率减慢,加重循环障碍。根据新生儿大小,插入2.0-3.5毫米气管导管,深度在声门下2厘米,正压通气时应在导管和声门间有少量漏气为合适,给予混合氧,浓度60%,加压呼吸时,压力不可过大,预防肺泡破裂,开始瞬间压力为15-22mmHg之间,逐渐到11-15mmHg,频率30次/分,出现自主呼吸时应施同步辅助呼吸,频率30-40次/分,当自主呼吸频率幅度恢复正常,皮肤口唇红润,循环稳定,反射恢复可拔出气管导管,给予一般吸氧,整个抢救过程必须注意保暖应在30-32℃

6、抢救床上进行,头位不能过低,因头位过低可使脑血流量下降,肺水肿,呼吸困难。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多与胎儿宫内窘迫延续有关,凡影响母体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原因都会造成胎儿缺氧,生后发生窒息。如高危妊娠、胎盘异常、脐带异常、滞产、难产,产妇在分娩期使用麻醉剂、镇静剂及宫缩剂使用不当、胎儿畸形等等。为了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应以预防为主:加强产前检查,检查胎盘功能:监测24小时尿雌三醇值,胎心监测,胎儿头皮血气分析,针对病因及时进行处理。估计胎儿娩出后有窒息的危险应做好复苏准备,备好药品、器械、氧气等。新生儿窒息仍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剖宫产手术的日益增多,助产士利用所掌

7、握的熟练的急救复苏技术,在手术室对窒息新生儿及时进行复苏,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预防远期后遗症,提高人口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参考文献4[1]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79-1183[2]李仲廉,邓乃封.妇产科麻醉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9-353[3]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7-9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