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宾老师主讲《药象品悟课》笔记

李玉宾老师主讲《药象品悟课》笔记

ID:15198223

大小:1.26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8-01

李玉宾老师主讲《药象品悟课》笔记_第1页
李玉宾老师主讲《药象品悟课》笔记_第2页
李玉宾老师主讲《药象品悟课》笔记_第3页
李玉宾老师主讲《药象品悟课》笔记_第4页
李玉宾老师主讲《药象品悟课》笔记_第5页
李玉宾老师主讲《药象品悟课》笔记_第6页
李玉宾老师主讲《药象品悟课》笔记_第7页
李玉宾老师主讲《药象品悟课》笔记_第8页
李玉宾老师主讲《药象品悟课》笔记_第9页
李玉宾老师主讲《药象品悟课》笔记_第10页
资源描述:

《李玉宾老师主讲《药象品悟课》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玉宾老师主讲《药象品悟课》笔记自2011年10月李玉宾老师在当归中医学堂主讲《四圣心源慢慢学》以来,大家慢慢领会了黄元御老先生“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领悟了脉诊、舌诊的奇妙,分享了常见病症的治则及经验。用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李玉宾老师看病的独到之处不仅源于其对“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的良好领悟及诊断的准确,还源于其对中药的精确把握,即从了解中药的生长环境、植物分科、外形气质、气味特征、性能功用等方面去观察、体味和把握不同于人体之气的每种中药之气,从而能更好地以药之气调人体之气。中医治病,决不是学校书本上教的哪味药治哪个病的机械对应。当归中医学堂开办的《四圣心源慢慢学

2、》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反映希望能在李玉宾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品尝、体味一下种种中药的药性、药气。基于此,我们请李玉宾老师在坤鹤百草堂中医馆开讲此次《药象品悟课》,并特意准备了中药精品饮片,以保障教学质量。本课程小班上课,边尝、边讲、边体悟。本次课程将重点体会60余味中药,它们正是李玉宾老师的经常用药,大约占其日常用药品种的80%左右。通过课程学习,同学们将可以尝试自己潜方用药。李玉宾老师对于药象评述的精彩点滴——“人象、病象、药象,诸象相合”“每种药都是一种独特性质的气”“姜为什么辣?姜相对本气而言,流动性大。气动为阳,热了就感觉辣了”“用药是为了保正气,包括去邪的药”“辛

3、散,既是木气升发的终点,又是金气肃降的起点;酸收,既是金气肃降的终点,又是木气升发的起点”“对神气有作用的药大部分为金石药,药气都清淡,气的状态很稳定、沉稳”“调神的药不需要很大量,调气的药需要大量”“好的中医大夫重在调好人的一身正气,而不是治疗某个症状”李玉宾老师的诸药合一图:讲师介绍:李玉宾,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执业中医师,师从民间中医任启松老先生,深入学习以《四圣心源》为主的经典中医理论体系。李玉宾老师擅长从象的角度研究中医,指导临床。察象辨证,从象用药,诸象结合,疗效彰著。李玉宾老师著作:《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圣余医案白话讲解》,主校《四圣心源》

4、、《黄元御读伤寒》第一讲:甘草开课:李老师:之所以要开展品药课程,一是让大家进一步尝一尝,品一品,直接体会一下这味药,这是一方面原因。另外一个原因,这段时间,读到了六祖檀经这本书,非常有体会,觉得中医强调的是气的层面的东西,佛法主要讲的是心性层面的东西。而实际上我们对药的品尝与体会应该是我们自身心性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感悟。所以,尝药的同时就牵扯到心性的问题,如果心浮气躁的时候是尝不出药是什么气。檀经这部经典可以让人明心见性,可以让心安稳下来,而药气呢,把药学好后至少对于预防疾病,在身体的层面上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样在身心两方面都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调整的办法。所以,我们这个班虽然是一

5、个品药班,以讲药、尝药为主,我个人想法是,每次讲课,我们拿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一起学习一下六祖檀经。学佛是让人重新找回心性,学中医也是这样的,中医这种境界虽然没有佛法那么高,但是至少心性性对比较平静,比较干净,从这个层面上讲它和佛法是比较接近的,是有一些想通的地方。所以,一个人如果心态不够平静,心不够干净的话,想学好中医是比较难的,所以我觉得学中医与其说是来学一门手艺,学一个保健的方法,不如说中医就是一条修行的道路。通过学中医的过程,我们也作为一种修行的方式,因为檀经认为,生活处处有修行,并不是说非得出家,非得到深山老林去找个山洞才叫修行。不是,任何一个时刻,只要你去修心就可

6、以了,都可以明心见性,都可以成佛。因此,我想,我们借助一块尝药、品药一起学中医的机会,一起学习一下六祖大师的檀经,一起来尝尝药,一起来体会一下自己的心性,一边学中医,一边把自己的心性也找一找,重新发现一下,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这就是讲课的原起就这两方面,一个是有同学希望能把药讲一讲,一个是我本身想把檀经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我们大家能够往一个更好的境界上迈一步。尝药以品尝为主,以前给大家讲药,主要以讲以看为主,今天我们要亲自去尝一尝。《神农本草经》就是尝出来的,我们只是步神农后尘。尝药有一个窍门,我个人觉得尝药不在多,而在于你去品。就是说不要喝很多,一点点即可,喝多了就是药

7、,它就去治病去了,喝少了它那种淡淡的药气,在你身体里缓缓的起作用,有它的走向,然后慢慢去体会,喝的太多就来不及体会。好比打仗,一枪放倒,没体会到这一枪是怎么来的。如果慢慢的推你一把,你就知道这一拳是怎么来的,你就知道过程是什么样。所以尝药的时候一定不能尝多。网上有人为了尝附子,都中毒了,那就有点不知深浅了。实际上尝药一点点,它的气会很通透的,马上就有感觉,所以,我们尝的药,准备的都很少,一点点。一、甘草我们尝的第一味药是甘草,我们一边尝,一边看,一边讲。另外,我们准备了打底汤,因为我们所尝的药都有偏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