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hbv慢性感染的研究进展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hbv慢性感染的研究进展

ID:15198380

大小:4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1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hbv慢性感染的研究进展_第1页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hbv慢性感染的研究进展_第2页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hbv慢性感染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hbv慢性感染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hbv慢性感染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hbv慢性感染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HBV慢性感染的研究进展【关键词】树突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起源于骨髓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具有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功能,因其表面具有众多树突状突起而得名,由美国学者Steinman及Cohn于1973年发现[1]。自从Romani等[2]建立了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r

2、hIL4)从人外周血大规模培养制备DC的方法后,人们又建立并完善了多种培养扩增DC的方法,这使得对DC的研究得以深入。它在感染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在肿瘤免疫治疗、器官移植和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的治疗中引人注目。但是,目前对于DC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慢性感染的相关机制仍未清楚,故就此研究作简要综述。1DC的生物免疫学特性1.1DC的基本特性Steinman[3]阐述了DC与功能相关的几大特性:①DC具有捕获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②DC高表达MHCⅡ类产物;③12DC表达丰富的粘附分子及共刺激因子,如

3、ICAM、LFA3、整合素、B7、CD40和IL12等,这涉及到DC与T细胞的结合及归巢倾向(但这些表面标志随DC的不同分化阶段而有变化);④DC具有显著区别于其他细胞的表面标志,活化的DC不表达T细胞、B细胞和单核(或)巨噬细胞的典型表面标志,却表达CD83、SI00、CD40、CD80、CD86、CD1a、CD11c、CD45、HLAA/B/C和HLADR、HLADQ等。1.2DC具有异质性有人将DC分为髓系(myeloid)、淋巴系(lymphoid)和类浆样细胞(plasmacytoidcells)三大类,但目前对其分类仍存争议[4-6]。Bancher

4、eau[7]强调了DC异质性的几个基本观点:①不同DC分化亚群有着某些共同的生物学功能,并且各自展现出独特的一面,例如通过1型或者2型应答来调节T细胞的极化、调节B细胞的应答;②功能特异性的DC与自身的分化成熟分期相关,包括:在前体细胞期可以分泌大量的炎症前介质和(或)抗病毒细胞因子,在未成熟期具有强大的抗原捕获能力,在成熟期可以活化和调节T细胞应答;③髓系DC对T细胞免疫反应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并可分泌IL12,调节T细胞和NK细胞功能,促进Th0朝Th1方向分化,显著影响Th1和Th2的平衡。淋巴系DC倾向于促进Th2分化,并可递呈源自凋亡细胞的肽片段。1.3D

5、C对B细胞的生长和免疫球蛋白的分泌有重要作用两者虽同为APC,但DC高表达MHC及共刺激因子,能大量产生IL1212;DC通过Fc及多聚凝集素(multilectin)受体中和抗原,B细胞则有抗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受体。幼稚B细胞仅与间质内非郎罕型DC反应,在DC分泌的IL12作用下产生抗体;DC同时调控着B细胞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的种类,IL10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诱导IgA1的生成,IgA2的表达则严格依赖于B细胞与DC的直接相互作用,这说明DC控制着粘膜免疫[7]。滤泡型DC直接维持激活B细胞的活

6、力、生长与分化,生发中心含有CD11c+DC,它可携带免疫复合物,有较强的刺激B细胞的能力。1.4DC的体外诱生体外诱生DC有许多不同的方案,视组织来源而定,应用不同的细胞因子进行诱导培养,而不同的细胞因子发挥着不同的作用:GMCSF可诱导DC前体扩增,促使其分化,并可在体外维持DC存活达6周;IL4往往与GMCSF同时使用,特别是将外周血单核细胞作为前体时,IL4可抑制巨噬细胞克隆形成,诱导DC生长和成熟;当用骨髓或脐血CD34+细胞作前体时,则用TNFα代替IL4,因为TNFα可降低粒细胞的产生,上调细胞GMCSFβ链的表达,增强其对细胞因子信号的反

7、应能力[6]。先用GMCSF、TNFα和IL4刺激的骨髓CD34+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Flt3配体可使DC的收获率提高5倍,再加入SCF可进一步提高得率[8]。不同的前体细胞、细胞因子和培养条件可以改变DC的表型和功能。GMCSF和IL4有利于髓系DC分化,而IL3促进向淋巴系DC分化,CD40L则对两种DC的成熟都有促进作用。122导致HBV慢性感染的可能因素HBV感染慢性化的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认为HBV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是导致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并与几个重要因素相关:①虽然在慢性HBV携带者中能检测到病毒特异性免疫反应,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