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针刺手法临床运用情况医师调查问卷分析

传统针刺手法临床运用情况医师调查问卷分析

ID:15199566

大小:3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1

传统针刺手法临床运用情况医师调查问卷分析_第1页
传统针刺手法临床运用情况医师调查问卷分析_第2页
传统针刺手法临床运用情况医师调查问卷分析_第3页
传统针刺手法临床运用情况医师调查问卷分析_第4页
传统针刺手法临床运用情况医师调查问卷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针刺手法临床运用情况医师调查问卷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传统针刺手法临床运用情况医师调查问卷分析【关键词】针灸疗法;针刺手法;临床运用;问卷调查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160多个国家接受了中医针灸疗法[1]。在针刺治疗中,常因操作手法不同,在同样疾病、同样穴位的针刺条件下,所产生的疗效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从古至今的针灸学者都非常重视针刺手法运用与研究,但目前临床对传统针刺手法的运用情况如何却鲜有文献报道。为此,笔者对传统针刺手法在临床中的运用情况作了抽样调查,以期为针灸临床及教学科研提供一定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内容  本研究作为“传统针灸

2、方法及针刺手法临床运用情况的问卷调查”9的一部分,共涉及问题15项,其中医师的基本信息9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答卷日期;传统针刺手法的临床运用情况6项,包括进针法、进针后是否行针、何时行针、不行针的可能理由、经常使用的补泻手法、经常使用的行针辅助手法。姓名、年龄、工作年限、工作单位、联系电话需具体填写,性别、学历、职称从选项中选取对应项打“√”。传统针刺手法临床运用情况的6个问题,也采取从选项中选取对应项打“√”的方式进行。  1.2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08年3-5月对北京地区的16家医院进

3、行了问卷调查。  1.2.1抽样单位标准  ①2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或中医院针灸科或针灸门诊;②科室构成,医师不少于3人。  1.2.2抽样方法  从北京地区373家公立医院的51个针灸科(均为二级以上医院,含针灸门诊)中按医院等级分层抽取16个样本,其中三级中医院、二级中医院、三级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各4家,分布于宣武、东城、西城、崇文、海淀、朝阳、丰台、顺义及昌平9个区县。  1.2.3样本量大小计算9  医生样本,估计总体使用率定位在0.5,准确度d=0.1,接受误差α=0.05,tα=1.96,代入公式n=(tα/d)2P(1-P),计算n=96.0

4、4,故最少需要96名医师接受问卷调查;16个样本,平均每个样本至少需要6名医师接受调查。  1.2.4抽样调查时间  第1周在医院进行协调,获得相关医院的调查许可,并与针灸科医师洽谈好调查时间。第2周发放调查表,约2周后收回,本研究抽样调查时间共3周。  1.2.5调查问卷发放数量计算  拟按照最低80%应答率,至少需发放121份问卷,16个样本平均每个样本8份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l2003及SPSS11.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简单计数计算样本基本信息的数量及构成比(n,—x±9s,%);简单计数计算传统针刺手法的临床使用情况及构成比

5、(n,%),因所选的6个问题均为不定项选择,即医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单选或多选,为了便于统计,结合Excell2003中的“查找”功能中“高级查找”,通过选择“全字匹配”与否来显示某一问题中单选或合计中包含某一选项的计数结果,用二者差值显示多选的计数结果。  2结果  共发放医师问卷135份,收回120份,剔出不合格问卷7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13份,应答率83.7%。  2.1医师的基本信息  接受调查的113名医师中男性48人(42.5%),女性65人(57.5%);年龄22~59岁,平均(38.14±9.27)岁,以中青年为主;工作年限平均(14.37±1

6、0.12)年,>30年的人数较少,为9人(8.0%),其余工作年限分布较为均匀;学历构成,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占主体,共92人(81.4%);职称构成,正高职称人数较少,为8人(7.1%),副高以下职称分布也较为均匀,分别为副主任医师25人(22.1%)、主治医师45人(39.8%)、住院医师31人(27.4%),有4人未填写,占3.5%。  2.2传统针刺手法使用情况9  2.2.1进针法使用情况  进针法主要包括:单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管针进针法,调查中发现在临床广泛使用的是单手进针法,只选择单手进针法的60人,占5

7、3.1%,多选中包含单手进针法的41人,占36.3%,合计101人,占89.45%;只选择指切进针法的6人,占5.3%;只选择挟持进针法的2人,占1.8%;其余提捏、舒张及管针进针法临床没有单独使用者。详见表1。表1进针法的临床应用情况(略)  2.2.2行针情况  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行针的时机能反映出医师对于气至、针刺补泻等概念的理解,传统针刺手法强调“调气”,在进针后要催气、守气、行气和进行补泻,这些都离不开行针。从问卷“进针后是否行针”这一问题来看,

8、大部分医师选择了“是”,共82人,占72.6%;选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