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及固定方法的改进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及固定方法的改进

ID:15199658

大小:27.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及固定方法的改进_第1页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及固定方法的改进_第2页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及固定方法的改进_第3页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及固定方法的改进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及固定方法的改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及固定方法的改进作者:孙桂荣,王丽萍,杨海敏【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方法;改进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静脉给药的主要途径,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将各种治疗药物准确无误、安全迅速地输注到患儿体内,是当前护理工作研究的新内容。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创新并掌握一些操作技巧,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心理,保护好血管以提高血管的使用率,也就成了护理工作正在探讨的新课题。我们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1]结合儿科临床实际,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及固定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及探

2、讨,在传统穿刺及固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来我院行静脉输液的患儿1000例,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0例。穿刺前患儿基本情况见表1。表1静脉穿刺前患儿基本情况由表1可见,两组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病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  1.2具体穿刺、固定方法对照组行传统穿刺、固定法这里不再详述;观察组采用改进穿刺、固定法。具体作法如下:药物及输液用品准备齐全(详细物品略),选好穿刺部位,摆好患儿体位,

3、嘱家属或助手固定患儿肢体及头部,操作者站在患儿头部,右手拇、食指直接持针柄前后面同时中指末指节垫在拇、食指下方,使针头与皮肤血管成35°~40°[2],快速刺入皮肤,中指这时从拇、食指下方撤出,拇、食指将针头调至与血管平行,缓慢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根据血管粗细确定是否再进入部分针梗,一般小儿头皮静脉比较表浅,而且比较细,见回血后就停止进针比较合适)停止进针。固定方法:(1)用4条胶布固定。第一条(2.5ml×6ml)中间贴一无菌小棉签(棉签敷在皮肤针眼处)固定针柄,第二条(1.25ml×5ml)中间(0.5ml)胶面对折托于针柄下方两端

4、交叉向上贴于第一条胶布及皮肤上,第三条(1.25ml×5ml先将头皮针的塑料管从针柄的左或右弯成“G”型)从“G”字中间横过,一端贴于皮肤上,另一端连同头皮针的塑料管黏于皮肤上,第四条(1.25ml×3ml)将头皮针下垂部分塑料管固定在患儿的左或右耳廓上。(2)用5条胶布固定,第1~4条胶布固定法与(1)同(略),有的患儿头发较长或头上汗液较多时用第5条胶布[2.5ml×(患儿头围+6ml)],将胶布两端各留3ml,中间(患儿头围部分)胶面对折,将患儿头及下垂部分塑料管裹起来(绕头围一圈)。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4头皮静脉穿刺

5、一次成功直至液体顺利输入完毕为成功,中途渗液或针头脱出为失败。  2.2穿刺结果见表2。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固定法行静脉穿刺500例次,一次穿刺成功420例次,成功率为84%,复针率16%,针头被患儿拽出2.6%,液体外渗(患儿头部汗液较多,胶布脱落,针头晃动造成)3.8%,每条血管使用次数平均为2.5次。观察组采用改进法穿刺、固定行静脉穿刺500例次,一次穿刺成功480例次,成功率为96%,复针率为4%,无针头被拽出及胶布脱落现象,液体外渗0.8%,每条血管使用次数平均为4.5次。两组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经χ2检验P<0.0

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两种穿刺、固定法成功率比较注:χ2=40,P<0.01  3讨论  采用改进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血管的角度变大,进针速度变快,与传统穿刺法比较有以下优点:(1)穿刺时手持针柄的前后面借助中指的辅助力量针头的稳固性更好,并且省去了传统持针法变换手法这一环节;(2)此持针法易调整针头与皮肤血管的角度,并且易用力、省力;(3)此持针法与传统持针法相比针头与皮肤血管的角度由小变大,针头与皮肤的接触面变小,进针压强大、速度快,皮肤表面受损范围小,痛感减小;(4)此持针法针头的针梗始终暴露在外,穿刺时易观

7、察回血,一次成功率高。4  采用改进法固定有以下优点:(1)将头皮针塑料管弯成“G”字型,形成的弯曲多且曲率小形成缓冲,根据力学原理,针头的横向拉力减小;(2)将头皮针塑料管下垂部分固定在患儿的耳廓上,针头以外相应又增加了一个固定点,针头所受横向拉力相应减小,针头的稳固性增加;(3)小儿患者易哭闹、急躁、易出汗,胶布的黏合性下降,在输液过程中胶布易松动、脱落,造成针头在血管中摆动,血管壁易损伤,我们用胶布将患儿头部连同头皮针的塑料管下垂部分裹起来,避免了以上现象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降低了复针率,提高了静脉的使用率。【参考文献

8、】  1李淑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宋晓波,杨宁江,岳建峰,等.大角度静脉穿刺的临床实验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07-408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