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佐剂在乙肝疫苗接种失败中的应用

免疫佐剂在乙肝疫苗接种失败中的应用

ID:15200140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免疫佐剂在乙肝疫苗接种失败中的应用_第1页
免疫佐剂在乙肝疫苗接种失败中的应用_第2页
免疫佐剂在乙肝疫苗接种失败中的应用_第3页
免疫佐剂在乙肝疫苗接种失败中的应用_第4页
免疫佐剂在乙肝疫苗接种失败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佐剂在乙肝疫苗接种失败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免疫佐剂在乙肝疫苗接种失败中的应用作者:王文龙,冯倩,高英玉,李金芹【摘要】目的探讨免疫佐剂卡介苗在乙肝疫苗接种失败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查体中心肝功能正常且乙肝病毒标志物两对半检测全部阴性自愿者,按0、1、6个月10μg×3方案,接种乙肝疫苗,于210d后抽血检测抗-HBs,结果仍为阴性者30例,给予卡介苗注射液1.0ng,隔日肌注,连注10次后,再次按0、1、6个月免疫接种程序给予注射乙肝疫苗。结果30例接种失败者再次用卡介苗加乙肝疫苗接种后,其抗HBs阳性率达93.3%(28/30)。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失败后,可通过加用卡介苗提高

2、抗-HBs阳性率。【关键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佐剂;卡介苗5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感染HBV除可引起急性肝炎外,还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细胞癌[1]。因此采取有效地预防对降低我国乙肝,乃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极为重要。目前国内外一致认为,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方法就是接种乙肝疫苗。然而接种乙肝疫苗后仍然有5%~10%的接种者抗-HBs始终阴性或达不到保护阈值[2]。重新成为乙肝病毒的易感者,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于2005年开始采用北京生研所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30例疫苗接种失

3、败人群加用免疫佐剂卡介苗重新接种后,其抗-HBs阳性率可达93.3%(28/30)。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05年以来,我院查体中心肝功能正常且乙肝病毒标志物两对半检测全部阴性自愿者,按0、1、6个月10μg×3方案,接种乙肝疫苗,经210d检测抗-HBs阴性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55岁。1.2方法对30例免疫接种无应答者,给予卡介苗注射液(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10501)1.0ng,皮下注射,隔日1次。连续10次后,再给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北京生研所生产批号

4、2001040102)10μg×3,上臂三角肌注射,按0、1、6个月程序进行全程免疫。分别于5、12及24个月后复查乙肝两对半,观察抗-HBs阳性率及消长情况。1.3试剂乙肝病毒诊断试剂(ELISA法,2005043411),厦门新创公司出品。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阳性判断标准及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1.4仪器意大利产MRX(F.D)酶标仪、AM60洗板机。52结果30例观察者经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给予加用免疫佐剂卡介苗注射液后,抗-HBs阳性者28例,阳转率达93.3%。其中男性抗HBs阳转率88.8%(16/18),

5、女性抗HBs阳转率为100.0%(12/12)。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例抗HBs未阳转者年龄在50岁以上。抗-HBs阳转持续时间5个月、12个月抗-HBs阳性者均为28例(93.3%),24个月仍有26例(86.6%)阳性。3讨论5卡介苗是结核杆菌经热酚法提纯而成的纯蛋白衍生物。为一类含核酸、多糖等十多种免疫活性物质的佐剂,当与抗原合用时能增强抗原免疫效应,其可能的作用机制:(1)在与淋巴细胞接触抗原的局部可浓缩抗原,即储存效应;(2)通过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淋巴细胞的功能[3]。本项研究显示,应

6、用卡介苗注射液后,可明显提高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的抗-HBs阳转率。经我们2年观察仍有80.0%的阳性率,此结果正是对前一理论的证实,李耀才等[4]报道的用胸腺素联合免疫只提高免疫应答水平,能延长免疫保护期,但不能提高免疫应答率。本文所使用方法应答率较高,形成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经再次免疫后2例阴性者,年龄在50岁以上,可能与年龄有关,因例数太少难以肯定,有待进一步研究。鉴于我们目前观察结果提示乙肝疫苗接种2年后必须复查抗-HBs,若抗-HBs阴性必须进行复种。本研究虽例数较少,但选用病例是在免疫接种失败者中随机选择30例为观察对象,

7、其科学性、客观性及可信性值得信赖。对免疫失败者实施卡介苗免疫佐剂无疑是提高抗-HBs阳转率、有效保护易感人群的一种方法,值得推广。针对乙肝疫苗接种失败,马恒太[5]总结了四种对策:(1)增加接种次数;(2)改变接种途径;(3)加大接种剂量;(4)更换疫苗种类。未提到加用佐剂可以提高抗-HBs阳转率。本文的结论正是对马恒太的一个有力补充。【参考文献】1邓秋云,谢志春.免疫调节剂在乙肝疫苗接种无应答或低应答上的应用.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5,26(4):476-479.2陈敏,陈清,陈思东,等.乙肝疫苗免疫后(弱)应答影响因素的分析

8、.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173.3陈尉峰.医学免疫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0.54李耀才,陈小萍,伍思国,等.大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及胸腺素对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免疫效果.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