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

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

ID:15202646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_第4页
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作者:曾凤兰,邝日禹,张云,赵春丽,吴蓝津,张胜佳【摘要】目的观察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复发率,以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60例,随机分为坎地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对房颤的复发次数及左心房内径的影响。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坎地沙坦组房颤的复发次数为(6.62±1.02)次,对照组房颤的复发次数为(9.51±1.3)次,坎地沙坦组房颤复发次数明显低于比对照组(P<0.01),坎地沙坦组左房内径比治疗前明显缩小,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l

2、t;0.01)。结论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能有效降低房颤复发,同时能明显抑制左房重构。【关键词】高血压/治疗;坎地沙坦;心房颤动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回顾性分析发现,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存在明显的心房肌重构,包括电重构、组织重构和神经重构,这种重构可导致房颤不易被逆转,使房颤持续并逐渐演变成永久性房颤。房颤的电重构和组织重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有关,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抑制和拮抗AngⅡ6的作用,能抑制房颤的发生及预防房颤复发。笔者用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以观察坎地沙坦抑制房颤的发生及预防房颤复发的疗效。  1资料及方法  

3、1.1临床资料为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心内科门诊和住院心功能正常的60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病人,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8±12)岁。所有患者均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入选标准:①高血压病诊断成立;②有反复房颤发作,每年发作10次以上,每次发作时间短于或等于7天,至少有两次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从未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ACEI或ARB治疗;③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电解质紊乱、严重肾功能不全。将60例患者分为坎地沙坦组30例(男20例

4、,女10例)和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初始血压、既往房颤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左室壁厚度差异均无显著性。  1.2治疗方法6坎地沙坦组每日口服坎地沙坦4~8mg,血压控制不良者加用双氢克尿塞12.5~25mg,对照组用氨氯地平每日5~10mg,血压控制不良者加用氨体舒通20mg,两组血压控制目标是收缩压<18.62kPa,舒张压<12.00kPa。所有患者均治疗12个月。进入试验的患者每半个月电话随访1次,每个月门诊随访1次。服药期间患者若出现心悸、头昏则立即与医生联系,并做体格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确认有无房

5、颤复发;所有患者每6个月进行肝、肾功能、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  1.2统计学处理应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统计学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两组血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表1两组各时期血压控制情况  2.2两组治疗前后房颤发作情况比较,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房颤发作情况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坎地沙坦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房颤发作次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12个月后坎地沙坦

6、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坎地沙坦在有效降压同时,能抑制房颤的发作和复发。6  2.3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比较见表3。表3两组治疗前后左房内径变化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坎地沙坦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左房内径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治疗12个月后坎地沙坦组左房内径明显缩小,而对照组左房内径改变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坎地沙坦抑制高血压患者左房结构重构作用优于氨氯地平。  3讨论  ARB广泛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治疗,但近年来研究提示,ARB对预防

7、房颤的发生和复发也具有积极的作用[1~3]。Goette等[4]发现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密度也显著上调,AngⅡ1型受体(AT1R)减少,AngⅡ2型受体(AT2R)增加,刺激AT1R导致心房间质纤维化和心房肌肥大,这两项指标是房颤形成的重要原因。心肌纤维化导致房内传导的不均匀,这也是老年人房颤发生率增加的原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心房肌的纤维化,AngⅡ是心肌纤维化的强力促进剂,AngⅡ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的AT1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