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应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耳真菌病126例报告

局部应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耳真菌病126例报告

ID:15210309

大小:28.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局部应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耳真菌病126例报告_第1页
局部应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耳真菌病126例报告_第2页
局部应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耳真菌病126例报告_第3页
局部应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耳真菌病126例报告_第4页
局部应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耳真菌病126例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局部应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耳真菌病126例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局部应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耳真菌病126例报告【关键词】氟康唑真菌病耳  由于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滥用,肿瘤、血液病、糖尿病及肾病等患者的逐渐增多,耳鼻咽喉真菌病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局部应用的抗真菌滴耳液市面上极少,而口服及注射抗真菌药物毒性及不良反应大,且费用昂贵,临床应用实为棘手。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采用国产氟康唑注射液局部应用治疗耳真菌病12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  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科门诊诊治的耳真菌病患者126例,其中男5

2、9例,女67例;年龄6~76岁,平均48岁。58例在6个月内有多次抗生素、激素使用史并有平时挖耳习惯,10例为慢性中耳炎患者,21例在1年内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6例有恶性肿瘤放化疗治疗史,5例为糖尿病患者,16例为血液病患者,10例为肾病患者。临床表现:外耳道瘙痒,流脓血水,耳鸣、耳闷胀或阻塞感、听力下降,部分伴头痛;检查见外耳道皮肤潮湿、渗出淡黄稀薄液体或带有血色62例;外耳道见淡白色、土黄色或灰褐色点状、粉末状或绒毛状霉苔或伴痂皮形成,呈筒状薄纸膜样脱屑,揭开见皮肤潮红,浅糜烂,少量渗血者5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深部外耳

3、道、鼓室内均有白糊状物及绒毛状痂皮或黑色、褐色或暗黄色煤渣样物6例;中耳乳突术后外耳道有菌丝体、痂块或污秽糊状物2例。全部病例均取耳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均发现大量真菌丝及孢子。真菌培养为曲霉菌(71%),桔青霉菌(5%),白色念珠菌(10%),新型隐球菌(2%),丝状真菌(12%)。36例合并细菌感染。所有病例治疗1个月、3个月后检查肝肾功能、血象均未见异常。治愈后复查纯音听阈测定恢复至未感染状态时听力水平。  1.2治疗方法6  全部病例采用局部用药治疗。先仔细清洁外耳道。无鼓膜穿孔者用耵聍钩钩取或冲洗耳道,清除耳道内污物;化脓性

4、中耳炎并真菌感染者则用吸引器吸出鼓室脓液及痂皮;乳突根治术后或乳突根治鼓室形成术后真菌感染者,术腔宽大,分泌物多时,要尽量清除术腔内污物。分泌物多时,需天天或隔天清理。之后将0.2%氟康唑注射液注入洁净的眼药水瓶内滴耳,耳道内泡满药液10~20min/次,3~4次/d,连用10~15天,严重患者可用1个月。可根据耳道情况决定清洁的次数。耳道清洁要轻柔,避免新的创伤。定期随访,观察6~12个月。有复发者可重复上述治疗。全组病例均未使用全身抗真菌药。36例混合感染者针对细菌选择敏感抗生素局部和口服用药,其余患者停用其他抗生素。嘱改掉挖

5、耳的不良习惯,治疗原发病,提高机体抵抗力。  2结果    126例患者经氟康唑液局部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治愈后复查纯音听阈测定恢复至未感染状态时听力水平。随访6个月~1年,外耳道真菌病复发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真菌感染3例复发,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1例复发。其中1例2次复发后死于白血病,1例死于肿瘤转移。所有病例无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头痛、头昏等现象,治疗1个月、3个月检查肝肾功能、血象均未见异常。  3讨论    耳真菌病是浅部真菌病,治疗原则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唑类抗真菌药有抗真菌与细菌的双重作用,对混合感染有“一箭双

6、雕”的功效[1]。氟康唑是一种新型的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重要成分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影响真菌细胞的生长、繁殖。此外,还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使菌内过氧化物大量积聚,致真菌死亡[2]。氟康唑性质稳定,水溶性好,组织穿透力强,局部应用有很好的疗效[3,4]。6全身应用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头痛、头昏。本组126例病例均为局部用药,用量少,吸收少,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刘亦青等[5]通过对氟康唑滴耳剂耳蜗毒性的实验研究认为氟康唑无耳毒性,本组病例治愈后复查纯音听阈测定,全部患者听力

7、恢复至未感染状态时听力水平。因此氟康唑耳部应用方便、安全,无致聋现象。    真菌为正常人体的常驻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和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长繁殖。部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未愈者长期鼓室潮湿及用抗生素治疗,易并发真菌感染。经氟康唑局部抗真菌治疗,镜检无真菌生长后,不妨碍进行乳突根治和鼓室成形术,且手术清除了隐藏于乳突内的病变,有助于减少中耳真菌病的复发。    本组1例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后真菌感染复发,主要由于患者乳突腔大、上皮化慢,且患者不能定期复查、换药而致复发。其余5例复发患者,则可能与长期或反复使用抗生素、恶性肿瘤放化疗、糖尿病、

8、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机体抵抗力下降及菌群失调有关。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治疗原发病,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激素,以及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是治愈耳部真菌病的重要环节,否则易致复发。  6  清洁外耳道,去除真菌球、污物和其他不可逆病变组织仍是治愈的关键。外耳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