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三井贯通测量误差预计设计书

寺庙三井贯通测量误差预计设计书

ID:1521447

大小:313.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12

寺庙三井贯通测量误差预计设计书_第1页
寺庙三井贯通测量误差预计设计书_第2页
寺庙三井贯通测量误差预计设计书_第3页
寺庙三井贯通测量误差预计设计书_第4页
寺庙三井贯通测量误差预计设计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寺庙三井贯通测量误差预计设计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寺庙三井贯通测量误差预计设计书一、贯通测量方案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贯通要求主井在水平方向上的容许偏差不得超过0.5m,在竖直方向上的容许偏差不得超过0.2m。由于年代久远,国家等级控制点多有破坏,从测绘局收集来的已有平面控制点成果如下表1,均为1954年北京坐标3。带坐标,中央子午线108度。表1已有平面控制点坐标根据实地踏勘对已有资料进行分析,因本地面控制测量是为了满足贯通的要求而布设近井点,所以咀头源、鸭河湾、田家坡均能满足起算点的要求,但因田家坡点实地踏勘时发现高标已有明显晃动,因而未采用点。仅用咀头源、鸭河湾作为

2、平面控制的起算数据。由于贯通距离较短,为此采用咀头源的四等三角高程作为水准基点的起算数据(其值见表1),用四等水准观测近井水准基点的高程。所以拟定两套贯通方案:方案一:平面控制网部分:在地面布设D级GPS网。在风井处采用钢丝法一井定向的方法进行联系测量,在井下采用导线测量。在主副斜井口直接敷设平均边长为40m,的7秒导线,一直延伸至井下。19高程控制网部分:地面高程控制部分采用布设四等水准进行往返观测的方法进行。在风井处采用钢丝法导入高程。在主副斜井口乃至井下采用三角高程法进行高程控制。方案二:平面控制网部分:在地面布

3、设D级GPS网。在风井处采用陀螺法一井定向的方法进行联系测量。在井下布设平均边长为40m,的7秒导线。高程控制网部分:在地面布设四等水准,在主副斜井处直接用四等水准导入高程,在风井处采用钢丝法导入高程,在井下布设四等水准。一、贯通测量方法方案一:平面控制网部分:D级GPS网观测方法在地面布设D级GPS网。在主斜井、副斜井及风井周围选点,使得同一井口附近的点之间应相互通视,由于主斜井和副斜井之间相距仅55m,考虑到D级GPS平均边长为2.5~10KM,因此在主斜井和副斜井附近布设三个相互通视的GPS点,点号分别为D1、D

4、2和D3。在风井附近也不设3个相互通视的GPS点,点号分别为D4、D5和D6。将所选的6个点与已知的3个国家点进行联测。GPS接收机采用南方GPS接收机进行观测,仪器的标称精度为5+5ppm,用Solutions软件包进行基线解算。平面控制按D级GPS网的要求进行施测,以ZTY1和YHW1作为起算点,布设6个近井点构成贯通测量平面控制网。用4台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外业施测遵守建设部1997年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其主要技术要求为:(1)基线边长相对中误差优于;(式中为基线长,单位)(2)闭合环中

5、最多包含8条边;(3)有效观测卫星数;(4)观测卫星总数;19(5)观测卫星截止高度角;(6)数据采样间隔15秒;(7)同步图形的观测时间,对于基线长度小于3公里的图形不少于30分钟;基线长大于3公里的同步图形不少于60分钟;(8)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分别优于及;(9)复测基线长度较差优于;(10)异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优于及。主副井及风井附近共布设6个GPS未知点,加上原有3个国家点,共9个GPS点。设计采用4台GPS接收机进行施测,网图采用边连式,共设计观测时段数5个。总基线数30必要基线数

6、8独立基线数15多余基线数15GPS数据处理:采用GPS平差处理软件先作基线解算和无约束平差,得到各点的WGS-84坐标。再根据表1中的已知点平面坐标与高程作三维约束平差,获得近井点的平面坐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及基线边相对误差应小于规范要求。方案一:平面控制网部分:联系测量------钢丝法一井定向在风井处采用一井定向的方法进行联系测量。主、副斜井处可以直接用7秒导线直接将平面坐标导入到井下,而不必进行井下定向。在风井处采用一井定向,三角形法连接导入平面坐标,两钢丝之间距离为10.1734m,井深为370m。19投点采

7、用两次投点,两次互查不应超过2cm。由于风井深度370m,深度较大,所以采用摆动投点的方法确定钢丝的稳定位置。风井进行独立三次定向,最终取其均值作为方向值。方案一:平面控制网部分:井下控制测量----7秒支导线法本次贯通测量的任务主要是主斜井与副斜井的贯通、主斜井与风井之间的贯通。针对本次贯通任务,贯通测量井下控制初步设计布设24个导线点,导线等级采用7秒导线。在井下控制测量部分共布设四条导线:第一条是从主斜井口开始,以首级GPS网数据为已知点,从井口一直延伸到第一个贯通点M1,具体位置见附图:三井井贯通平面图。依次导

8、线点分别是:15-14-13-12-11-10-9(M1)。第二条是从副斜井口开始,以首级GPS网数据为已知点,从井口一直延伸到第一个贯通点M1,具体位置见附图:三井井贯通平面图。依次导线点分别是:1-2-3-4-5-6-7-8-9(M1)。第三条是从主斜井口开始,以首级GPS网数据为已知点,从井口一直延伸到第一个贯通点M2,具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