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ID:15214794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_第1页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_第2页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_第3页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_第4页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巴曲酶;疗效观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巴曲酶;疗效观察  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已广泛用于临床[1,2]。我院从2002年2月至2003年1月应用巴曲酶(DF521)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病例选择为起病在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巴曲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巴曲酶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57岁~

2、76岁,平均年龄(71.6±7.0)岁。高血压病史42例,糖尿病史14例,冠心病史18例,卒中病史11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参照CSS标准),轻度(0~15)32例,中度(16~30)8例,重度(31~45)1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8岁~77岁,平均年龄(72.8±6.8)岁。高血压病史40例,糖尿病史14例,冠心病史20例,卒中病史10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轻度30例,中度8例,重度1例。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巴曲酶10U、5U、5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于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

3、各静脉滴注,1h以上滴完,3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使用血小板抑制剂及抗凝剂。对照组用丹参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胞二磷胆碱0.5+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均1次/d,共10d。  1.2.2 疗效评定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进行评定。疗效评定分为:基本痊愈: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评分减少46%~90%;进步: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评分减少<18%;恶化:治疗评分大于治疗前;死亡。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均

4、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组用药后1d评分有所减少,第3天进一步下降(P<0.05),以后逐渐下降。而对照组在用药后1d~35d内评分仍有增高趋势,至第14天仍差异无显著性,而第14天两组评分下降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1.0%和13.3%,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4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  2.2 实验室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巴曲酶组治疗后FIB明显下降(均P<0.01),而对照

5、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治疗组TT、APTT与治疗前比无明显延长,PT有一定延长,但差异无显著。  2.3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出血等并发症。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FIB含量变化(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通常认为脑梗死后超早起(65h内)治疗效果最理想,此时通过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脑血液循环,挽救濒死神经细胞。巴曲酶是一种强力单成分溶栓剂,主要成分凝血酶样酶可直接作用于血浆纤维蛋白A2链,可诱导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tPA),使纤溶酶原激活成纤溶酶而起溶栓作

6、用,并具有降低血黏度、抑制红细胞聚集及沉降、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流阻力,从而改善微循环[3,4]。有研究表明,巴曲酶可通过减轻卒中后脑水肿、降低精氨酸加压素含量,从而减轻缺血后缺氧所致脑组织坏死的恶性循环[5]。此外巴曲酶还能抑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脂质过氧化物产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具有保护脑神经细胞作用。本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83.3%)与对照组(43.3%)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另外,治疗组患者应用巴曲酶治疗后,其FIB显著下降,这可能

7、与该药强大的纤维蛋白降解作用有关,但FIB究竟降至多少为佳,目前尚无定论。国外大多学者认为FIB在3h~9h内迅速降至0.4g/L~0.78g/L,甚至更低,并维持5d~10d,才能达到有效治疗[6],而国内多数作者认为降至0.5g/L~1.0g/L为最佳[7]。因本研究用药后降至1.0g/L~1.2g/L,但至第7天复查,发现FIB已回到1.0g/L以上,这是否与巴曲酶未达到理想浓度,尚待进一步研究。在治疗中,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故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赵玉宾,郑亚文,等.巴曲酶注射液(东

8、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试验[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2:27.5  [2] 匡培根,王国平,郎森阳,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