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_《内科护理学》课件

血液_《内科护理学》课件

ID:15217344

大小:2.58 MB

页数:86页

时间:2018-08-02

血液_《内科护理学》课件_第1页
血液_《内科护理学》课件_第2页
血液_《内科护理学》课件_第3页
血液_《内科护理学》课件_第4页
血液_《内科护理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液_《内科护理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科护理学夏泉源刘士生主编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供护理、涉外护理、助产等专业使用第6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血液病系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1.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始细胞多能干细胞多能祖细胞淋巴祖细胞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原红细胞、巨核细胞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2.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血液血浆(45%)血细胞(55%)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

2、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3.血液病的分类(1)红细胞疾病(2)粒细胞疾病(3)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4)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5)造血干细胞疾病(6)脾功能亢进(7)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4.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1)诊断:①健康史和护理体检:血液病诊断的重要线索。②实验室检查:血液病诊断的重要环节,血常规检查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骨髓检查是血液病诊断不可缺少的步骤。③影像学检查(2)治疗:化学治疗、干细胞移植、成分输血、免疫治疗、造血因子等。第1节常见症状的护理一、贫血(一)概述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周围血

3、液中红细胞计数容量减少,低于正常值下限的一种血液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二)护理评估1.病因①红细胞生成减少。②红细胞破坏过多。③急慢性失血。2.临床表现与贫血发生的速度和贫血的严重程度有关。(1)一般表现:疲乏、困倦无力;皮肤、黏膜苍白等。(2)神经系统症状(3)呼吸和循环系统表现(4)消化系统症状(5)泌尿生殖系统表现(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活动无耐力(四)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①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③心理疏导。2.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注意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严重贫

4、血者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输血或输注浓缩红细胞。二、出血倾向(一)概述出血倾向(bleedingtendency)是指出血和凝血障碍引起的机体自发性多部位出血和(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鼻腔、齿龈和眼底出血最多见。出血过急过多易致严重贫血,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二)护理评估1.病因①血管性疾病。②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③凝血障碍。2.临床表现(1)出血部位:①皮肤黏膜瘀点、瘀斑。②皮下软组织血肿及内脏出血。③鼻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④颅内出血(最严重)。(2)出血程度程度出血量

5、临床征象轻度<500ml不明显中度500~1000ml收缩压>90mmHg重度>1000ml收缩压<90mmHg,心率>120次/分(3)伴随症状(4)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血小板及血管性疾病凝血障碍性疾病瘀点瘀斑多见(小,分散)罕见(大,片状)内脏出血较少较多见肌肉出血少见多见关节腔出血罕见多见(血友病)出血诱因自发性较多外伤较多性别女性较多男性较多(血友病)家族史少有多有疾病过程短暂,可反复发作遗传性者常为终身性(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有损伤的危险2.恐惧(四)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①活动与休息。②提供营

6、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避免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③心理疏导。2.出血护理①牙龈渗血和口腔黏膜出血②鼻黏膜出血③消化道出血④阴道出血⑥眼底出血⑦颅内出血3.预防出血①避免皮肤损伤出血。②忌用牙签剔牙及用硬牙刷刷牙,禁用手指挖鼻或剥去鼻腔内血痂。③预防消化道黏膜出血。④防止便秘诱发颅内出血。⑤尽量少用注射药物。⑥骨髓穿刺,局部用敷料加压包扎。⑦尽量避免直肠操作。⑧避免使用具有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4.病情观察观察出血部位及量,特别应注意有无内脏出血及颅内出血征象。三、继发感染(一)概述继发感染(inf

7、ection)是血液病患者由于正常的白细胞数量减少和质量改变,加上贫血、营养不良及机体免疫力下降,不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引起。(二)护理评估1.病因①各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病变。②理化因素或药物因素等的毒性作用。③诱因。2.临床表现(1)感染部位:以口腔炎、牙龈炎最常见。(2)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3)伴随症状:①口腔炎、咽峡炎。②牙龈炎。③肺部感染。④皮肤软组织感染。⑤肛周炎或肛周脓肿。⑥泌尿道感染。(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体温过高2.有感染的危险(四)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①休息。②给予

8、高蛋白、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2.发热护理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观察降温效果。3.皮肤黏膜护理①皮肤护理。②口腔黏膜护理。③鼻腔黏膜护理。④肛周皮肤护理。4.用药护理5.预防感染①提供单人房间。②保持病室整洁,地面、用具定期消毒。③中性粒细胞<0.5×109/L(粒细胞缺乏症)时,进行保护性隔离。④严格无菌操作。⑤预防呼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