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1(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1(人民版选修一)

ID:15219029

大小:1.54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8-02

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1(人民版选修一)_第1页
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1(人民版选修一)_第2页
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1(人民版选修一)_第3页
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1(人民版选修一)_第4页
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1(人民版选修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1(人民版选修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愁啊愁,愁到白了头。社会危机何时解,让我再无心忧……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北宋皇帝愁什么?一、积贫积弱的北宋(严重的社会危机)1、农民反抗不断2、冗官.冗兵——冗费3、辽和西夏的威胁政治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1、政治危机——农民反抗不断土地兼并严重(政府纵容兼并)苛捐杂税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不断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有”。项目景德年间庆历年间商税45

2、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总计1233万(贯)4400万(贯)北宋农民负担沉重王小波、李顺起义2、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三冗)问题探究1: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分别是怎样形成的?“三冗”给北宋带来了什么后果?“冗兵”“冗官”“冗费”原因①加强集权,一职多官②扩大科举取士人数③恩荫赏赐①政府将受灾流民编入军队②为集中军权,扩大禁军数量③为对付辽、西夏在边境大量屯兵①冗兵、冗官②大兴土木③向辽、西夏交纳“岁币”问题探究1: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分别是怎样形成的?“三冗”给北宋带来了什么后果?后果军队战斗力低下;军

3、费负担沉重。行政效率低下;官俸负担沉重。财政困难积贫积弱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年代收入(贯)支出(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探究2:这么多的军队是不是意味着宋军的战斗力很强?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原因?积弱局面的形成:A大量募兵养兵——军队素质不高,战斗力低下B“守内虚外”;“更戍法”——对外战争的失利——加剧了积贫积弱局面探究:从真宗景德年间(1004)至英宗治平年间(1064),官员共增加了将近多少倍?是何原因?如此巨多的官员将会带来

4、怎样的影响?造成行政效率低下,且政府财政不堪负荷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呦?他怎么也当官了啊3.边患危机——辽.西夏的威胁北宋实行“守内虚外”.“更戍法”北宋疆域图契丹人的发型1004年澶渊之盟材料(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三)双

5、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讨论: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澶渊之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二、庆历新政1)时间:2)内容:3)结果:4)失败原因1043宋仁宗范仲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失败;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影响:揭开了北宋改革变法的序幕重点优化: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社会危机严重;2)社会矛盾尖税;3)庆历新政昙花一现,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4)为了克服危机,王安石倡导改革和积极酝酿。政治危机、边疆危机和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统治阶级间内部矛盾;“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巩固

6、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词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回答:上述材料反映北宋政治上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对北宋统治有何影响?宋仁宗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后结果如何?反映了冗官现象。机构的臃肿,官员人数的增加,不仅造成了政府效率的低下,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宋仁宗时任用范仲淹等人进行改革,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史称“庆历新政”。由于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最终失败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7、号半山。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大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必被其泽”。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三、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1048—1085)宋英宗之子。1067—1085年在位,曾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