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及其技术应用

等离子体及其技术应用

ID:15221022

大小:116.6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2

等离子体及其技术应用_第1页
等离子体及其技术应用_第2页
等离子体及其技术应用_第3页
等离子体及其技术应用_第4页
等离子体及其技术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等离子体及其技术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离子体及其技术应用生化系化学教育姓名:蒋敏学号:20101420摘要:通过介绍等离子体的概念、分类、特性、原理及其在化学工业、材料工业、电子工业、能源方面和机械工业、国防工业、生物医学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应用。关键词:等离子体、概念、特性、原理、应用前言:等离子体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物质除固、液、气三态外,还有第四种状态即等离子态。所谓等离子体就是气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离,产生电荷相反、数量相等的电子和正离子以及游离基(电子、离子和游离基之间又可复合成原子和分子),由于在宏观上呈中性,故称之为等离子体。处于等离于态的各种物质微粒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完全的化学反应

2、,物质的各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1.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是由电子、离子等带电粒子以及中性粒子(原子、分子、微料等)组成的,宏观上呈现准中性,且具有集体效应的混合气体。所谓准中性是指在等离子体中的正负离子数目基本相等,系统在宏观上呈现中性,但在小尺度上则呈现出电磁性,而集体效应则突出地反映了等离子体与中性气体的区别。1.1等离子体的含义由电子、离子和中性粒子三种成分组成。其中电子和离子的电荷总数基本相等,因而作为整体是电中性的。等离子体是由大量带电粒子组成的有宏观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的体系。1.2等离子体的产生对液体加热使之温度升高,可以使它转化为气体。在通常的气体中,物质的最小单元是分子。如果对气

3、体再加热使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会分解成单个原子,这种以原子为基本单元而组成的气体叫做原子气体。使原子气体的温度再升高,原子运动的速度增大。通过相互碰撞使之电离出自由电子和阳离子,当许多原子被电离之后,会形成一个电离过程、电离成的离子与电子复合成中性微粒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因此在宏观上存在着大量不变的各种离子和电子,形成等离子状态。除了高温下微粒通过碰撞发生电离之外,产生等离子体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产生等离子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1.1气体放电法在电场作用下获得加速动能的带电粒子与气体分子碰撞、加之阴极二次电子发射等机制的作用,导致气体击穿放电而形成等离子体。1.1.2光电离法和激光辐射电离

4、借入射光量子来使物质分子电离,只要光量子大于或等于该物质的第一电离能,可形成等离子体。激光辐射不仅有单光子,还有多光子和级联电离机制;它的另一特点是可获得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1.1.3射线辐照法用各种射线包括α、β、γ和射线或粒子束电子束、离子束等对气体辐照也可产生等离子体。1.1.4燃烧法借助热运动动能使气体中足够大的原子、分子相互碰撞引起电离。这种方法产生的等离子体称火焰等离子体。2.等离子体的分类2.1按产生方式分类按产生方式可分为天然等离子体和人工等离子体。天然等离子体:宇宙中99.9%的物质处于等离子体状态,如恒星星系、星云等。地球比较特别,物质大部分以凝聚态形式存在,能量水平低。可

5、是在大气中,由于宇宙射线等外来高能射线的作用,在每立方厘米内每秒会产生20个离子。当然,对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019个分子的大气来讲,这种电离程度太微弱了。但是雷雨时的闪电,可使大气达到很高的电离度,形成可观的等离子体。大气上部出现的极光,以及黑夜天空中的余辉,则是另一种形式的等离子体。人工等离子体:人们周围随处可见人工产生的等离子体,如日光灯、霓虹灯中的放电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炬(焊接、新材料制备、消除污染)中眩目的电弧放电等离子体,爆炸、冲击波中的等离子体以及气体激光器和各种气体放电中的电离气体。2.2按电离度分类等离子体中存在电子、正离子和中性粒子(包括不带电荷的粒子,如原子或分子以及原子团

6、)等三种粒子。等离子体可分为以下三类:当B=1时,称为完全电离等离子体,如日冕,核聚变中的高温等离子体,其电离度是100%;0.015@103K时,体系处于热平衡状态,各种粒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这种等离子体称为热力学平衡等离子体,简称平衡等离子体;局域热力学平衡等离子

7、体:就是局部处于热力学平衡的等离子体;非热力学平衡等离子体:通过低气压放电获得等离子体时,气体分子间距非常大。自由电子可在电场方向得到较大加速度,从而获得较高的能量。而质量较大的离子在电场中则不会得到电子那样大的动能,气体分子也一样。所以,电子的平均动能远远超过中性粒子和离子的动能,电子的温度可高达104K,而中性粒子和离子的温度却只有300-500K.这种等离子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称为非热力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