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

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

ID:15222401

大小:29.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_第1页
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_第2页
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_第3页
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_第4页
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液在颅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II级,无严重心肝肾病,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143例,随机分为异氟醚组(A组)120例,瑞芬太尼+异丙酚组(B组)123例。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手术类型及时间均无明显差异。2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15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0.2mg方案。麻醉维持A组采用1%~2%异氟醚按需给予复合50%N2O;B组采用A组同浓度的异丙酚、N2O,手术开始前全程泵入0.2μg/(kg·min)瑞芬太尼至手术

2、结束,结束前5min静脉推注1mg/kg曲马多。观察停止麻醉药给予后至拔管期间患者的呛咳发生率(数)、血流动力学及SPO2变化、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与A组拔管期间呛咳发生率(55%)相比,B组为5%(P<0.05);且B组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及SPO2的变化也均较A组显著减少。2组的苏醒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颅脑手术围麻醉期应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可有效减少拔管期间呛咳的发生率,缩短清醒时间及提高手术质量。【关键词】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复苏;麻醉影响6神经外科手术因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手术中脑组织损伤、脑缺血和脑水肿、低氧血症等因素均对患者神志和苏醒时间有一定影响,

3、神经外科病人术后意识水平的准确判断,对患者以后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了解麻醉药在颅脑手术中的脑保护效应,本文对麻醉药物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对手术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进行研究。自200709~200809,我们行颅脑显微外科手术143例,患者术中经过平稳,能短期内苏醒,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ASAⅠ~Ⅱ级,术前无明显头痛、呕吐和视盘水肿等颅内高压症的颅脑手术病人143例;男63例,年龄29~68岁;女80例,年龄l6~52岁。所有患者神志均是清醒时进入手术室,手术时间>3h,短期苏醒标准为苏醒时间≤35min。  1.2病例分组根据麻醉维

4、持所用的方法不同,将病人随机分成2组:A组(120例)异氟醚组,B组(123例)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吸入麻醉。  1.3麻醉方法6麻醉前用药均为地西泮10mg、阿托品0.15mg,术前30min肌注。2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15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0.2mg方案。麻醉维持A组采用1%~2%异氟醚按需给予复合50%N2O;B组采用A组同浓度的异丙酚、N2O,手术开始前全程泵入0.2ug/kg/min瑞芬太尼至手术结束,结束前5min静脉推注1mg/kg曲马多。在全身麻醉下手术,经患侧耳后锁孔入路,骨窗直径2cm,通过显微手术完

5、成。手术结束进入术后复苏病房,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处理各种术后不良反应,待患者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病房。  1.4观察指标术中持续监测ECG、BP和SPO2变化,计算脑灌注。观察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并记录麻醉苏醒期舌后坠、呛咳、烦躁等不良反应。  2结果  2.1苏醒期不良反应A组病人苏醒迅速,呼吸恢复稍慢,呛咳多见,拔管反应较B组强烈,偶有烦躁和舌后坠;B组复合麻醉对呼吸无明显抑制,不等病人苏醒即可拔管,拔管反应轻微,病人无痛苦记忆,拔管后约25min可平静苏醒,无呛咳、躁动和舌后坠发生。  2.2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2组的清醒时间为(22.4±4.7)min、(

6、10.6±3.5)min,P<0.05;清醒质量优良率分别为55%、90%,P<0.05。  3讨论6  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全麻苏醒期疼痛刺激和应激反应可能导致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增加颅内出血的危险,故颅脑手术围麻醉期处理原则是让颅内压和循环系统的稳定兼顾[1],其关键之一是减少或避免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呛咳反应,术后呛咳可致血压、腹内压及颅内压剧增,对颅脑手术病人尤为不利,减少颅内压及颅内灌注压的剧烈波动,减少手术后出血或血肿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是麻醉期值得注意的问题。临床常用的异氟醚吸入麻醉或其他静吸麻醉技术等均有较高的苏醒期呛咳发生率,自1983年Lam等[2]首

7、先采用异氟醚用于颅脑手术以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单纯应用异氟醚往往需要高浓度4%~5%,异氟醚对脑血流的影响随着吸入浓度的增高而变化明显,0.6~1.1MAC时脑血流稳定,1.6MAC时脑血流倍增[3],所以吸入高浓度异氟醚有颅内压增高的潜在危险。6  新型静脉麻醉药异丙酚于1989年用于临床,因其有较明显的降颅内压(ICP)作用,复合其他镇痛药已在神经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异丙酚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可控性强等优点,能明显降低脑血流量(CBF),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ICP,减少脑代谢率并保留满意的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