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紫外整理剂,紫外线遮断整理剂,衣料抗紫外线剂,抗紫外线整理剂,面料防紫外线剂,抗uv助剂

防紫外整理剂,紫外线遮断整理剂,衣料抗紫外线剂,抗紫外线整理剂,面料防紫外线剂,抗uv助剂

ID:15227800

大小:6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2

防紫外整理剂,紫外线遮断整理剂,衣料抗紫外线剂,抗紫外线整理剂,面料防紫外线剂,抗uv助剂_第1页
防紫外整理剂,紫外线遮断整理剂,衣料抗紫外线剂,抗紫外线整理剂,面料防紫外线剂,抗uv助剂_第2页
防紫外整理剂,紫外线遮断整理剂,衣料抗紫外线剂,抗紫外线整理剂,面料防紫外线剂,抗uv助剂_第3页
资源描述:

《防紫外整理剂,紫外线遮断整理剂,衣料抗紫外线剂,抗紫外线整理剂,面料防紫外线剂,抗uv助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棉织物抗紫外线整理张永久冯爱芬(河北科技大学)原载:六届论文集;361-364(lq070) 摘要:本文论述了用于纺织品抗紫外线整理剂的种类和性能。基于纺织品抗紫外线整理的原理,采用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和高科技纳米材料复配,研制出用于棉和涤棉织物的新型抗紫外线整理剂UV-R。采用该整理剂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涤棉织物,其抗紫外线性能大大提高。关键词:紫外线棉织物紫外线吸收剂纳米材料复配 1引言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碳氟系溶剂和氟里昂的大量使用,使地球大气层中臭氧层遭到严重的破坏,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不断增加,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令人担忧。紫外线

2、是波长为180~400nm的电磁波,适量的紫外线辐射具有杀菌作用并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人体健康,但在烈日持续照射下,人体皮肤会失去抵御能力,易发生灼伤,出现红斑或水疱,过量的紫外线照射还会诱发皮肤病,会导致皮肤癌、白内障,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因此,为了保护人体免遭过量紫外线的辐射,研究开发抗紫外线辐射的产品已迫在眉睫。纯棉织物及其混纺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柔软性,是人们青睐的夏季服装面料,但纯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在天然纤维及化学纤维中较差[1],对UV-A和UV-B波段的紫外线都有较高的透过率。所以,对棉织物和涤棉织物进行抗紫外

3、线功能整理研究,对保护人类的健康具有重大意义。2抗紫外线整理剂的种类及整理原理2.1抗紫外线整理剂的整理原理纺织品紫外线屏蔽整理的原理是是在纤维、纱线或织物上添加紫外线屏蔽剂,反射或有强烈选择性吸收紫外线,并能进行能量交换,以热量或其他无害低能辐射将能量释放或消耗。紫外线辐射到织物上,部分在表面被反射,部分被织物吸收,其余的则透过织物。一般情况下,紫外线的透过率+反射率+吸收率=100%。因此,提高织物对紫外线的吸收率和反射率就可以降低紫外线的透过率。2.2紫外线屏蔽剂的种类2.2.1无机类紫外线屏蔽剂无机类紫外线屏蔽剂,又被称作紫外

4、线反射剂,主要通过对入射紫外线反射或折射,而达到防紫外线的目的。它们没有光能的转化作用,只是利用陶瓷粉或金属氧化物等细粉或超细粉与纤维或织物结合,增加织物表面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进而防止紫外线透过织物。2.2.2有机类紫外线屏蔽剂有机类紫外线屏蔽剂,又称紫外线吸收剂,顾名思义这类物质能吸收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低能量的热能或波长较短的电磁波,从而达到防紫外线辐射的目的。目前纺织品上应用的有机类抗紫外线吸收剂主要有水杨酸酯类化合物、金属离子螯合物、二苯甲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等。3抗紫外线整理剂的筛选和制备

5、抗紫外线整理剂有两大类,即无机类和有机类整理剂,这两类整理剂各有其特点,如将这两类物质混合后处理织物,使它们对紫外线既具有反射和散射作用又具有吸收作用,从而极大的降低紫外线的透过率,获得高质量的抗紫外线辐射纺织品。基于这种分析,我们选用了纳米的陶瓷粉(主要成分为氧化锌)和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混合复配得到整理剂UV-R。4实验材料与仪器4.1实验材料4.1.1助剂抗紫外线整理剂UV-R(自制)、纳米氧化锌、粘合剂、交联剂、柔软剂、进口紫外线吸收剂4.1.2试样纯棉规格:30×30×68×68×50平纹细布,32×32×130×70斜纹,4

6、0×40×133×72缎纹,T/C细纺布规格:45×45×110×764.1.3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烘箱、均匀轧车、电动搅拌4.2测试方法织物抗紫外线性能测试:按AS-NZS4399标准[5]4.3实验方法:(1)预处理:棉布精练→水洗→烘干→丝光;涤棉布精练→水洗→丝光→热定型(2)抗紫外线整理实验方法:实验1#:抗紫外线整理剂UV-R(15%)20g/L粘合剂10~15g/L交联剂1~4g/L柔软剂10~20g/L工艺流程:配制工作液→室温二浸二轧(轧液率70%)→预烘(90—100℃×1.5min)→焙烘(150~200℃×2m

7、in)→待测指标.实验2#:纳米整理剂(15%) 20g/L粘合剂10g/L交联剂1~4g/L柔软剂10-20g/L工艺流程:配制工作液→室温二浸二轧(轧液率70%)→预烘(90—100℃×1.5min)→焙烘(150℃~200℃×2min)→待测指标.实验3#:(进口紫外线吸收剂吸尽法)进口紫外线吸收剂1.0g/L双氧水 8.0ml/L工艺流程:配制工作液(与漂白同时加工,浴比1:30)→95℃X60min→烘干实验4#:(进口紫外线吸收剂与染色同浴吸尽法)进口紫外线吸收剂1.0-2.0g/L盐(NaCL)15g/L活性染料X%纯碱

8、10g/L工艺流程::配制工作液(浴比1:10)→20min升温到70℃,加入紫外线吸收剂恒温15min→加入3g的纯碱恒温20min→再加入7g纯碱恒温20min。实验3#和4#所采用的整理方法是按照所用的整理剂的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