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 李丹

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 李丹

ID:15254996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  李丹_第1页
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  李丹_第2页
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  李丹_第3页
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  李丹_第4页
资源描述:

《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 李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科学2001年24卷2期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李丹(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200234)导言  有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早期研究多集中在发展趋势上。一些研究发现,儿童很早就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倾向,最初的亲社会行为伴随具体、确定的奖赏,以后逐渐发展为自发自愿、不求外加报酬的利他行为。Stabu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助人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5岁至8岁期间的助人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而9岁至12岁期间的助人行为呈下降趋势[1]。顾鹏飞、李伯黍的研究发现,我国儿童对助人行为的选择反应与理由推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2]。李丹、李伯黍对4-11岁儿童利他行为研究结果发现,各年龄

2、儿童作出利他选择的人数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利他观念和实际的利他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增加[3]。岑国桢等人的研究则表明,在一般物品的分享上,我国儿童自5岁起已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慷慨”在荣誉物品的分享上,从9岁开始,多数人认为应该让这方面需要更迫切的人分享荣誉物品[4]。亦有对中学生的研究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在是否利他的态度和行为倾向方面没有显著差异[5]。除了研究儿童的发展趋势外,近年来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又形成了一些独特领域,包括亲社会行为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个性特质的研究,以下择要述之。2 认知、情感因素和个性特质与亲社会行为2.1 亲社会推理与亲社会行为由

3、于亲社会行为是道德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人们最早想到的就是道德判断推理与亲社会行为有着怎样的关系?有关研究发现,道德判断水平较高者,其亲社会行为也多些。RubinSchneider给55名7岁儿童6个道德判断两难故事、两次慷慨行为的机会,第一次慷慨行为是捐献糖果给可怜的孩子,第二次慷慨行为是帮助年幼孩子完成某一任务,结果发现道德判断水平和在两个任务中显示出来的利他程度存在显著相关[6]。Rushton等人发现道德判断水平与被试是否参与献血、超市购物中让别人先付款等行为有显著相关。然而Eisenberg指出道德判断两难故事只是研究道德判断的一个方面——禁令取向的推理,亲社会行为与禁令行为毕

4、竟是有别的[7]。Eisenberg因此设计了亲社会两难情境来研究儿童的亲社会推理,从对学前、学龄儿童的亲社会道德推理中,得出了儿童亲社会推理的阶段模式:(1)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取向(从帮助中受益或因为喜欢而认同对方);(2)他人需要的取向(其他人的身心、物质需要,如“他要);(3)赞许和人际关系、用血”“他很悲伤”,刻板的取向(他人的表扬和接受,有关好人或坏人的刻板印象);(4)自我投射的、移情的取向(对别人的同情关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5)内化的法律、规范和(内化了的法律、价值观的取向职责,或坚持法律、接受规范价值观)。研究发现,享乐主义推理的使用随着年龄增长到青少年而减少,然

5、后又有点增加(主要为男孩)。需要取向的推理、直接对等的推理和赞许、刻板的推理,随年龄增长到儿童中期或青少年早期,然后减少。在儿童后期或青少年期有较高水平的推理模式。女孩的推理水平总的来说比男孩的推理水平更高些。此外,研究还发现,15-16岁年龄组亲社会道德判断的综合分数与亲社会行为、移情观点采择之间存在正相关。Tietjen把亲社会道德两难情境改编为适合小规模的、传统的、集体主义取向的社会成员,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社会中的儿童和成人的亲社会推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儿童亲社会推理的发展方向是对别人移情的关心,而不是内化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的取向,亲社会推理的发展和道德推理的发展一样,都是对实际社会

6、生活情境做出的适应性反应[8]。程学超和王美芳对6到16岁的儿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儿童亲社会道德推理的发展基本上与Eisenberg的结论一致,但他们的亲社会道德推理水平略高于美国同年龄儿童[9]。2.2 情绪归因、认知观点采择与亲社会行为除了道德推理、亲社会推理与亲社会行为关系密切外,发展心理学家还发现亲社会行为的另一种认知前提是观点采择,即个人所具有的把其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区分开来的能力或倾向,包括考虑别人的态度、察觉别人的思想和情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观点采择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观点采择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实施人际互动的必要条件。从理论上来说,较高的观点采择能力与亲社会行

7、为相关。柯尔伯格等人对美国孤儿院儿童的研究就显示,孤儿院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发展迟缓是导致他们缺乏相应的亲社会行为的一个原因。但是,实际研究结果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一致的,有时相关显著,有时相关不显著,甚至呈负相关。有研究表明,归因和对他人情绪的推理若要导致亲社会行为,需要特定的社会认知技能,即对有关的情绪线索或过程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个处于困境中的人,脸部表情为悲伤或痛苦,人们很容易就能给予正确的识别;相反,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