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名师流溢生命光辉.doc

成就名师流溢生命光辉.doc

ID:15265291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02

成就名师流溢生命光辉.doc_第1页
成就名师流溢生命光辉.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成就名师流溢生命光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成就名师流溢生命光辉苏霍姆林斯基和魏书生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却成就了相同的教育事业。他们都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了成就,影响广泛深远。是什么促使他们成为了一代名师,成为影响无数人的教育者?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教育思想特色,分析这些,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找出答案。一、读书成就名师名师赵谦翔在入选《中国教育报》“十大读书人物”的感言中说:有忧有虑。“读书人不读书,教书人也不读书”的悲剧愈演愈烈,如何不忧?我认为名师是读书读出来的。读书多的未必能成名师,但不爱读书、不善读书的肯定成不了名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名师们在读书中成长的

2、人生轨迹吧。程少堂1976年高中毕业,正值“文革”后期,虽然他拼命读书,拼命争当好学生,但却无书可读。上课读《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和18首《毛主席诗词》,此外是极少能看到课外书的。《评法批儒材料》和《中国古代思想史》两本奖品,成了他了解中国古典文化唯一的渠道。于是他只好拼命背毛主席诗词和“老三篇”,拼命啃难懂的思想史。那是另一种饥渴,一种无书可读的饥渴。他废寝忘食地读,天昏地暗地读,就是这样才有了后来成为名师的机遇。褚树荣曾引用赫尔岑的话:“图书馆是思想的公开餐桌,应邀者围桌而坐,各自寻觅所需的食物。”读那些成套的全集或丛书

3、,类似于吃下西式大餐或满汉全席;读那些争相传阅的复印本或手抄本,则犹如随意小吃或街头点心。余映潮的执着更让我肃然起敬。近37岁他成为荆州市教研室的中学语文教研员。他清醒地认识到:厚重与深刻,表现在读书的数量与方法。许多年,数以万计的资料目录索引和资料卡片,成了他研究和指导语文教学的致胜法宝。为了读书,他很少休息过节假日;又读又记的读书生活,就是“四季的耕耘”和钻探。他说:如果没有这种耕耘与钻探,我也许不会成功。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他们像僧人坐禅,平心静气,心无旁骛,孜孜不倦。名师中下这种苦功夫的不乏其人。李海林啃《资本论

4、》、抄《198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张玉新写《孔雀东南飞》集注、译《离骚》《天问》,还有赵谦翔读《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窦桂梅几年的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整理出5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师,离不开读书。多读好书是名师成名的必由之路,舍此没有终南捷径。二、反思成就名师没有反思意识的人,天天重复“昨天的故事”,深陷泥淖而不知,抱残守缺而不改;有反思意识的人,不断破茧成蝶,虽有超越之痛,但他“日知其所亡”,一直向前走,每天伴着晨曦的到来,迎接崭新的自我。所以,“做反思型的实践者”,绝不只是一

5、句口号,“一定找到自己的根!”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顾泠沅认为,“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只有做,才能思,才能进步。反思要从学生那里反思,从学生那里发现自己的不足,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改进的方向、目标,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受到理性思维的审视。钱梦龙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三主+基本式=语文导读法”。在全国语文教育界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作为‘三主’观点的提出者和倡导者,我是绝对站在维护‘三主’立场上的……但是,我同时也认为,‘三主’观点并非无懈可击,‘导读法’也并非一家独尊,它们需要在争鸣、讨论中经受锻

6、炼,在锻炼中求得发展。”2北大附中名师史建筑老师在教读一首古诗时曾出现一处错误。课后他写了一篇关于《“出现”与“相见”》之误的反思,让我感动。恰如他所言,孩子们不但谅解了他,而且更喜欢他了。三、思想成就名师只会用教参的老师,永远成不了优秀教师,没有自己思想的老师,永远成不了名师。有位名师在谈到自己备课时说:每一堂课,都要精心准备,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与懈怠。二十多年前初登讲台,每节课前都把课堂上要讲的每一个字写出来,反复地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课堂上要讲的话已不用着一字,每节课前要做的是思考如何把思想、情感和智慧融进去。名师的这段话给了

7、我很大的启示。有一个笑话,丈夫买了鱼回家,告诉妻子如何烹饪,自己要去看电影;妻子也想看电影,丈夫回答:等我回来给你讲讲就行了;丈夫看电影回来找鱼吃,妻子说,“鱼我吃了。现在让我给你讲讲鱼的味道”。看电影的过程,吃鱼的过程,一如课堂上学生的思辨过程吧。有位名师讲到:德国教育考察团在与我国教育官员交流时的一番话,令中国教育界大为感慨。“你们的书比我们的厚,你们的题比我们的难,你们学生的负担比我们重,但你们还得买我们的货,究竟是为什么?”他们的大惑不解,恰好击中了我国教育的弊端。我们还在困惑的时候,德国人又帮助我们揭开了迷底。他们用“吃盐

8、与喝汤”的故事给我们上了精辟的一课。他们说:“世界各国的人都懂得吃盐的重要性,但怎么个吃法可大有学问。我们认为吃盐重要,先将盐化到水里,然后再加上美味可口的佐料,在品尝鲜汤的兴趣中摄入了有用的食盐;而你们认为吃盐重要,千方百计将盐从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