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控制网及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

gps控制网及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

ID:15265677

大小:10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2

gps控制网及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_第1页
gps控制网及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_第2页
gps控制网及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_第3页
gps控制网及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_第4页
gps控制网及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gps控制网及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GPS控制网及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一、项目概述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掌握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数字测图的基本原理,熟练大比例尺1:500地形图的测绘,提高操作绘图软件的能力,从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二、测量依据  1、GPS静态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城市测量规范》(CJJ8-85)2、数字测图《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1:500、1:1000、1:

2、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本技术设计书三、测区概况(一)、测区范围   1、GPS静态测量测区为桂林市七星区,位于风景秀丽的漓江东畔,东经109°45''-104°40'、北纬24°18''-25°41''。南起于漓江路,北止于环城北二路,西起于小东江,东止于普陀路;2、数字测图:测区为桂林理工大学整个屏风校区。测区地物主要对象为教学楼、师生住宿楼、植被、电力及通讯设备、供、排灌网络,文体设备等。(二)、测量任务1、GPS静态测量测区内共布置有15个GPS控制点,其中有三个已知点。需要构建一个D级GPS控制网,并进行测量。其中每个控制点观测2个时段,每个时

3、段不低于2小时。则C=15*2/6=5,共需要测5期。2、数字测图对桂林理工大学整个屏风校区的1:500地形图的测绘。(三)、现有资料测区有三个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分别是羊角山、屏风山、三里店广场。因此,在测量过程中,需要联测这三个国家高等级点,将GPS网点的坐标转换到国家坐标系中。(四)、控制网起算数据因为本次GPS控制网测量要用到羊角山、屏风山和三里店广场这三个国家高等级点,所以起算数据就是这三个点的坐标。四、主要技术指标(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选择1、本次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的是1980西安坐标系,这个系统可满足本次测图的要求,其具体参数如下:坐标系统椭球名称建成年代椭球类

4、型a(m)f1980西安坐标系克拉索夫斯基1975年参考椭球63781401:298.257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1984年总地球椭球63781371:298.257中央子午线经度为东经106°24′22.5″,边长的高程归化面为±0m,坐标值采用通用值。2、高程系统采用的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二)基本精度指标1、GPS静态测量1997年版《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等级相邻点平均距离(km)a(mm)b(ppm*D)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最弱边相对中误差D级10---5≤10≤10-20<81/20000各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  ABCDE项目级别 

5、卫星高度角(°)≥10 ≥15 ≥15 ≥15 ≥15 有效观测卫星数   ≥4 ≥4 ≥4 ≥4 ≥4 平均重复设站数   ≥6≥4≥2≥1.6≥1.6时段长度(静态)(min)≥540≥240≥60≥45≥40数据采样间隔(静态)(s)30 30 10~30 10~30 10~30 接收机选用的技术要求等级接收机标称精度观测量同步观测接收机D级双/单频≤10mm +3ppmD载波相位≥2 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级别ABCDE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5≤6≤6≤8≤10同步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1×ppm)等级二三四一级二级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2.03.06.09.09.0

6、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3.05.010.015.015.02、数字测图(1)界址点精度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间距超过50米的相邻界址点的间距误差不超过下表的规定;间距未超过50米的界址点的间距误差限差不超过下式(1)计算结果。△D=±(mj+0.02mjD)--------------------------------(1)式中:mj----相应等级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cm);D ----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cm);△D----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限差(cm)。                 界址点精度及适用范围类别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cm)界址点间距

7、允许误差(cm)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适用范围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10±10±10地价较高地区、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界址点二±7.5±15±15±15地价一般地区、城镇街坊内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注: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系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系指各种方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2)主要地籍要素点(地物点)精度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