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ID:15267695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1页
《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2页
《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3页
《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4页
《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三年制专科.试行)课程编号:0311010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化学教育开设学期:第3学期考试方式:闭卷笔试一、课程考核目的  促进学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学会、掌握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树立量的概念,准确地计算;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进一步自学分析化学书刊的能力。二、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42(14周,周课时3),其中课堂讲授34学时,习题课6学时,考核2学时。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1、分析化学(下)第三版,华中师大

2、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参考书目:1、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化学分析(第一版),林树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3、分析化学例题与习题,武汗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4、分析化学学习指导,刘志广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四、考核的知识点与考核目标(分章节)  本考试大纲根据上饶师范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以三年制专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分析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的目标。考核目标分为二个层次;了解、掌握(或会、能)。第二章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5学时)考核知识点 1、

3、定量分析误差来源和性质 2、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含义、表示方法以及两者的关系 3、有效数字的概念、记录和运算规则 4、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5、可疑值的检验:Q检验法与格鲁布斯法  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考核要求 1、掌握系统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随机误差及其性质。 2、掌握测定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含义与关系,偏差与误差的计算 3、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记录和运算规则 4、了解有关置信区间的计算,Q检验法与格鲁布斯法计算, 5、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系统误差的发现和消除(对照试验、空白试验、等方法);随机误差的减少。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2学时)考核知识点 1、滴定分析对化学反

4、应的要求,主要滴定方式。 2、物质的量的浓度和滴定度 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 4、滴定分析中的计算考核要求: 1、掌握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主要滴定方式。 2、掌握物质的量的浓度和滴定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 3、掌握基准物质的要求、直接配制法,标定法 4、掌握滴定分析中的有关计算:试样或基准物取量的计算、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各种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10学时)  考核知识点 1、共轭酸碱对的概念及其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 2、分布系数、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 3、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4、缓冲容量及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及配

5、制方法 5、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区间及影响变色区间的因素;常用酸碱指示剂。 6、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计量点pH的计算方法,滴定突跃范围及影响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一元弱酸(碱)滴定可能性的判据,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7、多元酸碱的滴定:分布滴定的可行性判据,计量点的pH计算,指示剂的选择等。 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考核要求: 1、掌握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及相互换算 2、掌握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质子等衡式的书写,酸碱物质在水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系数的计算。 3、掌握强酸(碱)溶液、一元弱酸(碱)溶液、两性物质及弱酸弱碱混合溶液、多元酸(碱)溶液、缓冲溶

6、液等体系的pH的计算。  4、掌握缓冲容量及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及配制方法 5、了解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曲线的制作,掌握计量点pH的计算方法,滴定突跃范围及影响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一元弱酸(碱)滴定可能性的判据,滴定指示剂的选择。掌握多元酸(碱)逐级滴定的可能性的判据及各类滴定指示剂的选择,计量点pH的计算方法。 7、掌握混合碱的分析方法及计算,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第五章络合滴定法(8学时)  考核知识点 1、EDTA的性质及在滴定分析中的应用   2、络合物的形成常数及累积形成常数,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系数 3、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αM、αY和αMY);络

7、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4、络合滴定化学计量点时pM'的计算,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 5、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指示剂的变色点,指示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终点误差公式及其应用,单一金属离子的络合滴定:滴定的可能性;滴定的适宜pH范围;滴定的最佳pH。 7、分别滴定的可能性及酸度控制;使用掩蔽剂进行选择性滴定,其他滴定剂。   8、各种络合滴定方式及主要应用。考核要求: 1、掌握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系数计算方法 2、掌握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αM、αY和αMY);络合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