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ID:15283453

大小:11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2

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_第1页
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_第2页
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_第3页
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_第4页
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项目简介: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索出以农业高校为主体适合地方发展的科技成果推广模式至关重要。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结合科技成果推广的相关理论,利用数据分析、文献阅读等方式,从供需双方角度开展系统分析,探讨了推广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青岛农业大学主要通过校地合作、科技入户、成果转让、资金立项等方式进行成果推广。过程中成果本身、经费、配套体系以及农户条件等因素都对推广效果产生了影响。结合其他地区经验,

2、提出了提高科技成果水平、拓宽经费渠道、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等针对性建议。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序号姓名工作单位对成果创造性贡献1李军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负责人2李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项目协调3孙腾飞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文献整理4苏念思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数据分析、调研分析5薛丽军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调研分析、论文撰写6尹延兰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调研分析、论文撰写7刘艳红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档案整理8徐静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调研9刘一洁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调研1011完成单位:中国

3、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2、酿酒葡萄皮渣的高值化综合开发和利用项目简介:以酿酒葡萄皮渣的综合利用为核心,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快速浸提等现代分离技术提取葡萄皮渣中的功能性多酚和油脂,利用超微粉碎、微胶囊化等高新技术开发抗氧化、美容类功能性、高附加值食品,实现零污染、零废弃物排放。1、分别收集17种葡萄籽(包括鲜食和酿酒品种),整理了其基础数据,通过建立更科学的脂肪酸前处理和分析方法,并对自各自脂肪酸种类和含量进行了较完整的分析,为葡萄籽油鉴定奠定了基础。2、综合应用溶剂浸提、超微粉碎和微胶囊化等多项提取技术,系

4、统地对混合地葡萄皮渣进行分离,获得葡萄皮、葡萄籽、葡萄籽油葡萄籽多酚、葡萄籽原花青素、葡萄籽低聚原花青素和花色素,以及残渣发酵饲料和肥料,从而实现葡萄皮渣的高值化开发和利用,以及最低限度的排放。3、建立并优选葡萄皮渣中多酚提取工艺,葡萄多酚提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功能性多酚纯度较高,其中OPC纯度达到85%,葡萄色素纯度达到95%以上;4、通过筛选优化工艺开发了葡萄籽粉和脱脂葡萄籽粉2种:针对性地进行葡萄籽超微粉的前处理工艺,即通过优化葡萄籽炒制工艺参数,获得感官质量更优的葡萄籽超微粉;通过最大限度脱脂获

5、得脱脂葡萄籽超微粉,从而获得更多品类的葡萄籽粉产品。5、将葡萄籽粉、桑叶粉用于葡萄酒发酵或陈放,从而生产特定成分强化的葡萄酒,申报国家专利。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序号姓名工作单位对成果创造性贡献1俞守能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组织安排、技术指导2孔维府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皮渣超微粉碎3李景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葡萄及其皮渣分析4李光武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食品工艺组织实施5邹积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饲料肥料发酵组织实施6阎立江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食品复配工艺7王鸿磊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6、研究院皮渣发酵工艺8沙坤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功能食品9邵蕾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肥料饲料工艺10梁树乐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肥料饲料应用11李红娟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葡萄酒发酵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3、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项目简介:(一)、研究分析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的收集、运输与暂存技术,提出分散式与规模化两种不同模式下的收集、运输与暂存技术。通过研究分析山东久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秸秆及粪便的收集储运方式及国内大型秸秆利用企业的收集、运输与暂存技术。分散型的秸秆及粪便收集运

7、输及储运模式仅适用于秸秆及粪便资源丰富、竞争性用途少,原料供应充足、运输距离短的地区,但是秸秆及粪便的质量难以保证。集约是秸秆收集储运质量能够保证,秸秆的利用率也得到到提高,但是大量收存储运秸秆体积大密度小增加了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因此减少体积、增加密度将成为关键技术。研究了规模化养殖场的粪便沼气化、食用菌养殖的无害化增值处理技术及生态法养猪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在烟台康寿源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示范该项技术,取得污水的零排放、生产环境臭气少的良好效果。(二)、研究了作物秸秆工厂化、简易设施发酵转化技术和食用菌养殖技

8、术,最大限度提高秸秆生物转化率。完成“工厂化培养料适氧发酵”、“简易设施不同模式的发酵”、“不同培养原料及配方对比”、“不同模式种植技术”、等对提高生物转率影响的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跟踪系统测定了的双孢菇培养料发酵、养殖过程培养料各种微生物、PH值、含水量、总糖、总氮、还原糖等指标的变化和规律,研究了各种指标对生物转化率、产量的影响。通过研究探索解决了双孢菇种植的原料资源、培养基配方、培养基发酵等关键技术问题。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