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ID:1529517

大小:9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2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_第1页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_第2页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_第3页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_第4页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公共关系学第一章现代社会变迁与公共关系萌芽1、关系的特点:客观性、有效性、可变性、复杂性、多样性。第二章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1、现代公共关系观念出现:1906年,艾维●李放发表《原则宣言》20世纪公关事业的成熟:1923年,爱德华●L●伯内斯《舆论的形成》1925年,爱德华●L●伯内斯《公共关系学》1928年,爱德华●L●伯内斯《舆论》公共关系在二战后的发展:1939年,美国公共关系学家创立了美国公共关系理事会(ACPR);1945年,创办了《公共关系杂志》;1948年,美国公共关系理事会和全美公

2、共关系顾问协会(NAPRC)合并,组成美国公共关系学会;1950年,美国公共关系学会定制并开始实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1952年,卡特李普和森特《有效公共关系》,提出了“四步工作法”:调研、策划、实施、评估。★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在英国伦敦宣告成立,其总部后来设在瑞士的日内瓦;1956年,成立了公共关系教育理事会,同年并创立了公共关系研究与教育基金会;1959年,比利时建立了由比、英、希、荷、联邦德国等国参加的欧洲公共关系联盟(CEPR);1964年,美国公共关系学会也加入了

3、公共关系学会;1975年,公共关系研究与教育基金会出版专业学术杂志《公共关系评论》;1988年,形成了公共关系学会的《关于公共关系实践中的职业标准准则》;2、中国内地公共关系事业的兴起:1985年,深圳市总工会最先开办公共关系培训班,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也举办了公共关系讲座,深圳大学大众传播系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公共关系专业;1986年,我国内地第一家专业公关企业——中国环球公关公司;1986年十二月,上海最先成立公共关系协会;1987年,全国性的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1999年,国家劳动保障部将“公关员”

4、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1、组织的特点:组织是劳动分工和社会需要的产物;组织的目标决定组织的性质;组织必须与环境进行整合;组织离不开内部的管理、分工与协作;组织的生存、发展都是通过竞争实现的。2、组织的环境及其构成:a.内部环境:决策层、员工队伍、员工关系、经营状况、管理机制、文化氛围、精神面貌和设备设施、建筑风格、装潢布置······b.外部环境:公众环境(消费者、政府、竞争者、合作者、社区、服务者、媒体、投资者)社会环境(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自然环境

5、9公共关系学1、组织的分类:A、按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性质和密切程度:a.正式组织:关系紧密、职责明确、有规范和制度(依赖经济、制度、纪律保证)b.关系相对松散、自由,处于自发状态(依靠兴趣、情感维系)B、按照组织的社会功能:a.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组织b.为维持社会文化、公正、秩序,协调社会关系的整合组织C、按组织获利和利益分配方式:a.互利性组织b.营利性组织c.公益性组织D、按组织的管理手段、机制:a.强制性组织b.功利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E、按组织的性质和社会角色:a.经济组织b.政治组织

6、c.文化、教育、科研和卫生组织d.群众组织e.宗教组织2、公关与组织环境(1)公众是组织内外环境中最有影响力、最为活跃的因素。(2)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Ø使组织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避免很多矛盾和困难,减少认为的障碍和力,降低发展成本;Ø使组织在人才、资金、信息、知识等各个方面得到必要的支持,并为组织的产生提供所需的市场;Ø有利于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做出积极贡献;Ø有利于组织资产扩大和无形资产的积累,吸引人才,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声誉。(3)公共关系中的“公众”主要指:那些与组织有利益关系,可以互相影响的

7、个人群体或其他组织。(4)公共关系工作: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影响公众舆论、协调公共关系,而与公众进行的积极的信息传播、交流活动。3、组织的公共关系及其特点(1)特点:以某一特定的社会组织为中心与众多有联系的公众之间所形成的;凡是受该组织政策和行为影响的其他组织、群体或个人,就构成了该组织的公众。(2)公众关系作为组织与社会环境交流的纽带,其核心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第一章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1、公众的特点:共同性、可变性、多样性2、公众的分类:A.根据公众在组织环境中的分布:内部公众、外部

8、公众;B.根据关系的重要和影响程度:首要公众、次要公众;C.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稳定公众、周期公众、临时公众;D.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顺意公众、逆意公众、边缘公众;E.根据组织的需求和价值取向: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公众、被追求公众;9公共关系学A.根据公众形成及其发展过程: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1、服务公众:(1)了解公众应做好四方面的工作:a.关注不同类型的公众的特殊需要与困难;b.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