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

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

ID:15296183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_第1页
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_第2页
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_第3页
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_第4页
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摘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不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关键字: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引言: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正文: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性分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不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3、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与经济矛盾的需要众所周知,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现它们的永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从水资源来看,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8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从土地资源看,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每年还以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从矿产资源看,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其中主要矿产资源还不足1/2。在资源严重不足的同时,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能源利用效率

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等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建立在资源消耗的基础之上,从而资源基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这些矛盾向我们发出了强烈的警示:必须尽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90年代初,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同。我国随即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后发展的

5、重大战略之一,并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这既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庄严承诺,也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反思之后所做出的正确选择。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存量相对人类发展的需求,相对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言,总是稀缺的,其供给能力是有限的。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继续下去的话,总有一天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对后代人发展的能力构成了威胁。这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能力构成威胁——是相背的,即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必须根据可持续发展

6、战略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牢固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总体经济目标。中国在未来20年的时间内,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达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更加良好、社会

7、更加进步、精神更加富足,全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加以统帅,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落实“五个统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的核心则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必须在其承载能力之内,这就要求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综上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中国自然条件决定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8、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途径前面的分析表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根据中国的国情,确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途径和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