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doc

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doc

ID:15299913

大小:3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2

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doc_第1页
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doc_第2页
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doc_第3页
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doc_第4页
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从外部经济、知识溢出和社会资本等角度分析了企业集聚、经济集聚状况、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并利用分层线性模型(HML)检验了集聚效应对服务业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程度对服务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城市区位也对服务业生产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东部地区城市比中部或西部地区城市的服务业生产效率高,对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推动力强;中部和西部具有同质性,二者对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  关键词:服务业;集聚;分层线性模型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中国服务业增长迅速,但同时却出现了地区差距逐

2、渐扩大的现象。不断扩大的地区发展差距必然会影响到中国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服务业地区差距问题的研究,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3年,在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服务业增加值最高的(上海)达到3000.13亿元,最低的(定西)只有4.54亿元,相差2995.6亿元,差别非常悬殊。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最高的(广州)有30682元,而最低的(六安)只有922元,前者是后者的33倍多(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分布情况见图1)。服务业在各城市经济中的地位也非常悬殊,服务业占GDP比重最高的达到80.89%,最低的只有10.45%,两者相差70%多。全国城市平均服务

3、业比重是43.9%,只有89个城市在平均值以上。  2003年各城市之间服务业的标准差系数为2.39,高于GDP的差异程度(2.10),同时也高于工业的差异程度(2.02)。从时间序列来看,服务业的差异在逐渐扩大,1990年服务业增加值的标准差系数为2.21,到了2003年提高了0.18个百分点。各城市间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差异不如服务业增加值的差异明显(详见表1),2003年其标准差系数是0.72,略低于人均GDP和人均工业增加值的差异,它们分别是0.73、0.96。  2003年,284个城市的平均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是9588元,其中有59个城市超过平均水平,在这59个城市中,

4、东部地区城市约占68%,中部地区城市占19%,西部地区城市只有13%。  上述数据分析表明,当前各城市间、三大地带城市间的服务业都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发展程度高的城市和落后城市的差别有扩大的趋势。      二、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的影响  7  国内学术界对影响地区服务业差异的因素已有所研究,但相当多的实证研究是基于新古典增长论,将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归纳为要素投入、市场条件和政策等方面,很少有研究关注到集聚效应对地区服务业发展差异的作用(李辉,2004;倪鹏飞,2004)。  传统的经济学假定空间是匀质的,并假定所有生产要素可以完全无成本

5、地瞬时流动。现实世界中劳动力与自然资源在空间上不是均匀分布的,而不同地理条件禀赋给各地区带来不同的发展机会,地区的经济密集程度和地理区位与经济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最近兴起的新经济地理学在考虑地理空间因素对经济的影响的前提下,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假设出发,对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作出全新解释。本文以新经济地理理论为基础,引入集聚效应和其它地理空间变量,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重新解释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差距。    (一)经济集聚与地区服务业发展  经济高集聚度地区会对服务企业形成较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生产者在城市集聚能给服务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首先,有利于资源共享,节约成本,共同分

6、享外部经济利益。如果服务企业间彼此聚集,则每个企业都可通过共享某些公共投入,例如同一劳动力市场、公共资本、城市基础设施、商业信息及新技术革新等,降低各自的生产成本,且在不牺牲个体灵活性的情况下,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中获取收益。  其次,企业聚集利于知识溢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进而提高企业和整个城市的整体竞争力。新增长理论认为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情况取决于其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知识经验具有递增的生产力,在边干边学中可以得到积累。知识是公共产品,具有“外溢效应”。而知识积累量、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水平、人力资本提升可以由企业进行正式的专项研究开发得到,也可由企业非正式研究与开

7、发活动得到,如借鉴同行经验、互相交流学习等。而“今天技术变化的主流已不再取决于正式的研究与开发,而是取决于包括学习在内的各种非正式研究与开发活动。据有关学者测算,目前,正式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只占到产品和服务创新费用的35%”(王缉慈,2001)。  如果双方相距不远,处于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集聚区内,由于空间邻近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可以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在传递信息、共享知识和交流思想的各种媒介中,“面对面”交流被认为是信息量传递最多的方式,因为“口头载体要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