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荞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凉山州荞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D:15301823

大小:3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2

凉山州荞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凉山州荞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凉山州荞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凉山州荞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凉山州荞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凉山州荞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凉山州荞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昌农业科技固麟瓤窭§鞭0凉山州荞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曹吉祥(凉山州农业局农技站四川西昌615000)摘要本文介绍了凉山州荞麦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快养麦产业发展的对策.关键词荞麦产业现状对策凉山州是荞麦的起源地之一,为四川省养麦的集中产区,全州17个县(市)从海拨15003500m区域均有荞麦种植.常年种植面积达6万hm2,其中苦荞麦5万hm,总产11万t,产量约占全国的1/2.全州有适于苦荞麦种植的耕地7万hmz.具有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农业,医学及食品营

2、养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荞麦是一种药,食兼用作物,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B1,B2,P(芦丁),叶绿素及钾,钙,镁,铁,铜,锰,锌,硒等微量元素,具有软化血管,降血糖,降血脂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被誉为21世纪人类理想的功能性食物资源.1凉山州荞麦产业的现状1.1生产发展状况近年来,在能种植晚秋粮食作物的地区,秋荞面积逐年增加.形成了春,夏,秋3季荞麦一起上的良好局面.群众种植养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栽培措施逐步完善,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受荞麦自身生物

3、学特性和农民长期栽培习俗的影响.中国荞麦过去主要作为救灾补种,高寒作物对待.耕作粗放,产量低,产销脱节,商品率很低,加之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高产作物的推广.因而播种面积增幅不大.1-2凉山州荞麦品种和产量状况凉山州荞麦品种多,各有不同的适应性.主栽品种有经提纯复壮的地方品种和育成的"川养1号","川荞2号","西荞1号"等.在二半山区选用"大苦荞"(额拉),"细园粒荞"(额土牟尔惹),"川养1号","西荞1号"等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中熟及中晚熟品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在高二半山区选用"西荞1号","猪屎养"(额罗乌启

4、)等耐寒耐瘠的品种,能获得较稳定的产量.在低二半山区.选用"川养1号","川养2号","西养1号","大苦养"(额拉),"水荞"(依额)等早中熟高产的品种.养麦耐瘠薄,有种即有收,所以,长期被视为懒庄稼,耕作管理粗放,投入水平低,单产低而不稳,大面积生产上667m2产为10okq左右.据凉山州农科所养麦丰产栽培试验,荞麦经品种改良,良种良法配套栽培,667m产可达245kg.具有极大的增产潜力.1.3科技状况近年来,由州西昌农科所高山站和西昌学院先后选育成了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川养1号","川荞2号","西养1

5、号"等.并提出了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2003年,由凉山州农业局提出.凉山州农技站负责起草,凉山州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了《无公害荞麦生产技术规程》(DB5134tT13—2003).随着农业部和四川省荞麦"丰收计划",四川省民族地区增粮增收工程,凉山州增粮增收工程等项目的实施,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实施了"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良种,适时精细播种,合理密植,施磷增氮,配方施肥,加强田管,综防病,虫,草,鼠害"等一系列增产技术措施.促进了养麦的增产和深加工增值.1.4加工及市场营销状况80年代以来.凉山州有关的

6、农业,科研,食品加工部门加强了荞麦相关系列食品的研制开发.凉山州邛都苦养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厂,西昌市航飞苦荞麦开发中心,西昌市安喜苦养麦制品厂,凉山州食品厂,喜德田园食品厂等单位先后研制,生产出了凉山苦荞粉,凉山苦养心粉,纯苦养快餐,快餐苦荞粉,苦养芝麻羹,苦荞南瓜羹,苦荞羹,快餐苦荞粥,荞麦醋,荞麦茶等产品及由凉山州惠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用苦?2?西昌农业科技荞作原料生产的芦丁香菜投入市场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荞麦营养丰富,不仅是人粮,畜草,禽料,蜜源,还能防病治病强身健体.荞麦皮历来是

7、做枕心的好材料,长期使用荞麦皮枕头有清热明目作用.近代研究表明:荞麦皮的灰分中碳酸钾含量约占4.6%,苦荞皮的芦丁含量高达30%.现在荞麦皮出口价格高于荞麦,多用于医药及加工业上的开发研究,所以荞麦深加工的综合利用工程大有可为.本州近年荞麦特别是苦养麦在食品,酿造,医药等领域的产业开发已居世界领先地位2荞麦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1产量,销量不稳.宣传力度不够由于荞麦属小宗作物.长期以来不被重视.更没有进行系统宣传.其极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长期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消费市场狭小,造成养麦产值低下,种植粗放,产量不高不稳

8、,实用增产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不平衡.现有的《无公害养麦生产技术规程》起点低,实施不到位.主产区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养麦发展规划滞后,布局散乱,户均种植规模偏小,荞麦集约化生产水平低,产量低,效益差.2_2农业生产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全州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无公害荞麦生产基地,但是,基地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条件还比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