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的未来:数字革命才刚刚开始

图书的未来:数字革命才刚刚开始

ID:15309138

大小:12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2

图书的未来:数字革命才刚刚开始_第1页
图书的未来:数字革命才刚刚开始_第2页
图书的未来:数字革命才刚刚开始_第3页
图书的未来:数字革命才刚刚开始_第4页
图书的未来:数字革命才刚刚开始_第5页
资源描述:

《图书的未来:数字革命才刚刚开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图书的未来:数字革命才刚刚开始图书将在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同步进化,电子时代还可能催生新的叙事方式和体裁,而实体书仍会畅销 …[详细][评论] 采写:编译团队收听腾讯科技长歌臧金明10月19日综合报道从古代写在莎草纸上的文字,到现在以像素呈现的内容,图书的编写、出版和销售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实际上,这场数字革命现在才刚刚开始。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近日刊文对图书的进化史进行了深度解读:第一章:隐居于地窖的思想圣物手指在小牛皮制成的书页上划过时,手感象纸一样光滑,但却更加细腻油润。黑色的文字看上去很鲜明,每一句拉丁语都以鲜红的字母

2、开头。这本书早年的一位主人在上面画了一只伸出食指的手,像箭头一样标记出那些值得铭记的文字。公元前44年,古罗马著名演说家西塞罗(Cicero)给他的儿子马库斯(Marcus)写了一本书,名叫《论责任》(deOfficiis)。他告诉他如何遵守道德义务,如何平衡美德与自利,如何对外施加影响。他的观点并非都是原创。《论责任》吸收了多名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他们的著作都能在西塞罗的图书馆中查阅到,但其中的多数自那以后都已经不知所踪。而西塞罗的著作却保存至今。在罗马帝国崛起的整个过程中,很多人都阅读和研究过《论责任》,即使是在帝国覆灭后,

3、它依然得以保存。伊拉斯谟(Erasmus)等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也都受过它的影响。几个世纪后的伏尔泰(Voltaire)也受到了它的启发。伏尔泰甚至感叹:“不会再有人写出更有智慧的著作。”那本书上的内容从未有过任何改动,但它所依托的载体却经过了不断的转化和改变。这本书的流传过程大致如此:西塞罗向他的奴隶提洛(Tiro)口述了《论责任》,提洛把这些内容以古本手卷的形式保留下来,之后陆续复制到其他载体。几个世纪间,《论责任》从手卷转移到线装书或各种抄本。一千年后,修道士们又一丝不苟地将其手工抄录下来,平均每天只能抄录寥寥数页。后来,

4、到了15世纪,《论责任》开始用机器印刷。记者手上这本装订精美豪华版就是早期的一本,它确实名不虚传,令人赏心悦目。但真正令人倍感意外的是,你不用戴手套,就可以亲手触摸它的质感。这本书在德国美因茨印刷,使用的印刷机来自约翰·福斯特(JohnFust),他是欧洲印刷术先驱约翰内斯·古登堡(JohannesGutenberg)的早期合作伙伴之一。那一年是1466年。大约500年后,这本精美绝伦的书辗转来到了加州圣马力诺,并从1916年之后一直安家于此。很少有纸质书能流传5个世纪,而这本书还有可能再流传几个世纪。那本书与另外几千本珍贵图书

5、一同存放在建于1951年的一个地窖里,那里起初还兼具核弹掩体的功能。虽然这本《论责任》可能困居于此,但该书的内容却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广泛传播,不仅有了精装版和简装版,平价版和纪念版,还有各种各样只有专业机构才会购买的专业版本。现在,它甚至脱离了印刷介质——你可以在网上免费阅读,甚至可以下载英文、拉丁文和其他语种的电子书。很多人都担心这种技术对图书行业产生的影响——大型书店陆续关门,新型设备不断普及,业余写手大举涌现,以及亚马逊这种行业巨头的实力日益强大。他们对技术的恐惧不能简单地用“技术恐惧症”来概括。数字革命给图书的编写、出售和

6、阅读方式带来的改变,或许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剧烈得多,但这并非对所有人都有利。无论是传统势力还是革命者,都有可能郁郁而终——古腾堡死时几乎身无分文,他对印刷机的控制权也被福斯特和其他债权人夺走。然而,如果仅仅将技术视作图书的一种威胁,或许有失偏颇。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图书就是“用死牛包裹着树片”,但它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图书本身也是一种技术,可以用于提炼和推进人们的思想。这种是一种影响巨大、历史悠久且适应性极强的技术。像《论责任》这样的书不仅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而且可以塑造历史进程。在古腾堡及其同事的努力下,图书展现、传播和发展思

7、想的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能与其他人一起研究学习印刷材料,并且相互交流思想,成为了宗教改革的重要促成因素,同时也是启蒙运动和科学崛起的核心所在。没有一支军队的成就能比得上印刷书籍,也没有一个君主或牧师的重要性能媲美《物种起源》。更没有一种高压政治对人类心灵和思想的影响,能比得上莎翁戏剧。以电子方式呈现的图书也将具备同样的影响力,甚至孕育出新的影响力。实体书是作者将信息传递给读者的优质渠道,电子书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反馈。老师能够借此了解到学生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出版商能够判断哪些书会被一口气读完,哪些更适合细细品味。读者之间

8、也能够相互了解有价值的思想,寻找品味相投的知己,甚至进一步探讨他们共同喜欢的书籍。独自阅读的乐趣仍在,公开探讨的愉快犹增。图书的未来何在?它的光明程度超越了多数人的想象。第二章:图书未死几乎就在图书的魅力成为一种担忧时,这种魅力也即将走到终点。数字技术——尤其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