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30877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30877

ID:15317796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30877_第1页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30877_第2页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30877_第3页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30877_第4页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30877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3087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明确目标:课标引领理解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二、立足基础:考点详解考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1)科学的本质就是(2)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和;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制度创新)注意:制度创新的意义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创新)(1)创新推动的发展;(2)创新推动的发展;(3

2、)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密切相关;例1、2006年11月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经济竞争力、文化影响力归根到底依赖于自主创新能力。这表明①创新是时代的引擎②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③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④创新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三、运筹帷幄:网络构建5200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第二框四、提高能力:典例分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已经确定,必须下定决心,敢于攻关,严谨、扎实、顽强地实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历史使命”。结合

3、材料说明:(1)什么要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应该怎样创新?(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迷失社会发展的动力。(2)首先,要面对现实,承认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从实际出发,发现新问题;其次,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迷信权威;第三,要尊重科学,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第四,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最后要加强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结合。五、质疑反思:学生提问六、深化巩固:追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

4、区,提出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中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以上事实说明A、科技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只要种植杂交水稻就能解决全球的吃饭问题C、中国通过推广杂交水稻种植实现了小康D、科技的能力能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有利于①推动科技的发展5200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第二框②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泛③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④人类改变和利用客观规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

5、④D、②③④3、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有密切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同样离不开创新。这说明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③创新可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④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农业是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2006年9月3号,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在一小片闪光中成功撞击月球,以对月球的”温柔一击”结束了近3年的太空旅程,也奏响了人类新一轮探月高潮的前奏。“智能1号”撞击月球后“撞”出了大量物质,将有助于科学家对撞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关于材料,下

6、列表述错误的是A、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B、创新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认识的发展离不开认识工具和认识手段的发展(二)材料题与时俱进,自主创新是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重要原因。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系列飞船采用的许多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核心技术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知识产权。依靠自己的力量,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试从哲学角度说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发展就必须要创新(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在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能推动人的认识不断地向前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

7、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5200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第二框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一、立足基础:考点详解1、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1)唯物辨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二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是否承认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唯物辩证法的、、的观点和规律,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和坚决落实、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二、深化巩固:追踪训练例1、“世异则事变,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