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设身想想,常回头看看

常设身想想,常回头看看

ID:1531786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2

常设身想想,常回头看看_第1页
常设身想想,常回头看看_第2页
常设身想想,常回头看看_第3页
常设身想想,常回头看看_第4页
资源描述:

《常设身想想,常回头看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设身想想,常回头看看工作之余,和同仁聊到学生的话题,总能听到一些对学生的不满:学生不够听话,离老师的要求总是有一点差距;对学生一些“莫名其妙”的行为也表示费解。很多学生同时对老师也有诸多抱怨,认为老师有时不近人情。平心而论,做教师没有不关心和爱护自己学生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营造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可实际上在教育的时候,教师越是苦口婆心,学生越反抗;教师越认为正确的,学生越乐于反其道而行之。最初走上三尺讲台,对于如何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搭建理解的桥梁,也一同样令我苦恼。尤其是对我这种新

2、教师,更迫切地希望得到学生们的肯定。迷茫之际,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跃入我的脑中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要具有一颗“童心”甘做一个“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走进学生内心,去体验、理解、观照、发现。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或者说为了解学生做铺垫。于是我开始尝试通过换位思考,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人。举个小小的例子,私自动用他人的东西,是一种很不文明的行为,应该会毫无疑问受到大家的唾弃。那么事实的确会这样吗?我曾经尝试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测试,题目是这样的:中午你想写点东西,突然发现自己的笔不见了

3、,于是你随手拿了别人的笔临时用了用,可是粗心的你忘了还回去,结果同学想用笔的时候发现笔不见了,就当着很多人的面大声地责问:哪个家伙又偷拿了我的笔。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A只是一支笔,拿了就拿了,没什么B向同学道明原委,承诺赔给他一支新的C本来想说,可你非得弄得满城风雨,算了,不说了D其他站在教育的立场上,毋庸置疑我们会选择向同学坦白并承认自己的错误,可如果你太认真那你就错了。我随机测试了一个班40名学生,结果是:选择A的有3人;选择B的有22人;选择C的有14人;选择D的有1人。看到这样的结果,你是不是也难以置信,

4、像我当初一样瞠目结舌。现在的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价值观也趋向多元化,某些行为具有随意性。是非对错其实大家都知道,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A和C呢?特别是选择C的同学振振有词。所以一味的去批评指正肯定起不到好的效果,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学生会有其他的答案,需要的是明白他们的真实想法和价值观。于是我不置可否的未发表我的意见。接下来,我给他们讲述了我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实验课上,我正在实验室里焦急地等待,可同学们还是姗姗来迟,尤其是最后进来的那名男同学,气喘息息地跑进教室,连声报告都不说,而且一到座位上连手都懒得动一下

5、,任由实验桌面上的水渍四处蔓延…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严厉地命令学生擦干桌面,那名学生也毫不畏惧地辩解:“又没用抹布,怎么擦”。我更生气了:“难道还要我送一块抹布到你手上吗?不擦就不要上实验课了”。结果学生和我爆发了不大不小的“战争”,最终学生忿忿不平地被我赶出了实验室,而我也在气愤难耐中匆匆结束了自己本来精心准备好的一堂实验课。讲到这里,我静静地等待同学们发表意见。同学们都被我激动的表情惊住了。他们先是异样的宁静,不久就如湖中扔进了大石头,激起千层浪。小王:我觉得这个学生太没有礼貌了,一点都不尊重老师。小宁:就是就是,

6、起码自己桌面上的水渍也应该擦干净小峰:老师你别生气,我们支持你。……“同学们这么维护老师,我很高兴,还有没有其他意见呢”我和气地微笑。“老师,您不应该在课堂上发脾气”。终于,角落里传来一句怯怯的声音。“是啊,再说那位学生也没有犯什么严重的错误,不能随便赶出教室”。看到我没有生气,更多的同学也加入“声讨”我的行列。“那么,有没有人知道我当时为什么特别生气呢?”我突然冒出了一句。“那还用说呗,学生迟到了呀”。“他还不听老师的话,顶撞老师”。“如果我是老师,我也会批评那名同学,自己的桌面都不擦干净,影响其他人上课”。“我倒

7、不觉得,不管怎样,上课发脾气总是不好的,而且,为什么那名同学会迟到呢”,我又冒出了一句。“或许他就是故意的”。“老师,我不是故意的,上节老师本来就拖课,我又被他叫到办公室拿作业。而且…而且桌面上的水也不是我弄的,又没有抹布。”突然,小超憋红了脸激动地站了起来。小超就是那位迟到被我赶出实验室的学生。“哦,原来是这样,都怪老师不了解情况就生气,我向你道歉。”我真诚地对小超说。“不,不是,我也不应该不听您的话”,小超没想到我会这样,一时不知所措。“好了,问题解决了,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如果当时我能和小超像今天这样多了解情况,

8、多替对方想一想,就不会在课堂争吵,更不会影响大家上课。”我转过头对所有同学说。是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很早就告诫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一下,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教育的精髓。曾经在《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当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蹲下身子与生为友,去聆听他们的心声的时候;当学生乐于对我们说悄悄话的时候,成功的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