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ID:1533592

大小:38.64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12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_第1页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_第2页
资源描述: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编号:ZYWJ—YWB—003版修:B/0修订时间:2016-02作业文件第3页共4页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组织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应随时组织讨论。已进行尸检病人的病例讨论,待尸检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一般不超过二周。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医务部派人参加。死亡病例讨论必须设专门记录本记录,并摘要记入病历。死亡讨论记录为主观病历资料,不复制给死亡患者亲属及他人。死亡讨论记录应客观、扼要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诊断治疗,重点分析与记录病情转危过程、抢救经过与措施、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经验教训。经验教训另纸

2、记录,不记载入病历。死亡病例讨论必须明确以下问题:1.死亡原因。2.诊断是否正确。3.治疗护理是否恰当及时。4.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5.今后的努力方向。附:死亡病例讨论流程与要求1.讨论时间:一般应在死亡后一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已进行尸检病人待病理报告出来后立即组织讨论。2.讨论地点:医师办公室(或)示教室。3.参加人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科内实习医师、护士长。必要时医务部并召集影像、检验、病理、药师及其他临床科室主任参加,邀请分管院长参加。4.主持人:科主任(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5.讨论内容:(1)

3、分析疾病的诊断;(2)分析病情发展、治疗措施、转归;(3)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4)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吸取的经验教训。6.讨论流程及要求6.1主持人简要说明病情及讨论目的,宣布讨论开始。6.2经治(主管)医生汇报病情:要求简洁、重点突出,包含病情简介、诊治、抢救经过、死亡原因的初步分析、死亡诊断,提出要求讨论的主要内容等。6.3各级医师及有关人员按职称由低到高分别发表意见,对病例进行分析。6.4主持人总结:①对诊断及诊断依据的分析和鉴别要涉及到“该诊断”国内外的诊治进展。②编号:ZYWJ—YWB—003版修:B/0修订时间:2016-02作业文件第3页

4、共4页诊治经过的分析,如是否符合诊疗常规,是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医疗,疾病的转轨是否是疾病的自然进程,对死亡原因要做出明确的结论。③该例病人在诊断、治疗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应从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6.5主持人查看死亡讨论记录并签字:①填写要全面,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初步诊断、主持人、参加人员(全名+职务或职称)、讨论主题、讨论目的、讨论时间、记录者。②正文记录按照讨论顺序记录。③最后主持人在记录者签名前签字。7.记录人:经治医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