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喂料搅拌机(方案b)

自动喂料搅拌机(方案b)

ID:15339432

大小:248.1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2

自动喂料搅拌机(方案b)_第1页
自动喂料搅拌机(方案b)_第2页
自动喂料搅拌机(方案b)_第3页
自动喂料搅拌机(方案b)_第4页
自动喂料搅拌机(方案b)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动喂料搅拌机(方案b)》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自动喂料搅拌机设计姓名:吴志剑学号:20080604015院系:机电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李清伟2011年01月04日目录一、机器的工作原理及外形图1二、原始数据1三、设计要求2四、运动循环图3五、传动方案设计3六、机构尺寸的设计31、实现搅料拌勺点E轨迹的机构的设计32、设计实现喂料动作的凸轮机构4七、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6八、机器运动系统简图7九、机械运动方案评价9十、心得体会11参考文献1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自动喂料搅拌机方案设计(方案B)一、机器的工作原理及外形图设计用于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自动喂料搅拌机。物料的搅拌动作为:电动机通过减速装置带动

2、容器绕垂直轴缓慢整周转动;同时,固连在容器内拌勺点E沿图【1】虚线所示轨迹运动,将容器中拌料均匀搅动。物料的喂料动作为:物料呈粉状或粒状定时从漏斗中漏出,输料持续一段时间后漏斗自动关闭。喂料机的开启、关闭动作应与搅拌机同步。物料搅拌好以后的输出可不考虑。图【1】喂料搅拌机外形及阻力线图二、原始数据工作时假定拌料对拌勺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即产生的阻力呈线性变化,如图【1】示。表1.1为自动喂料搅拌机拌勺E的搅拌轨迹数据。表1.2为自动喂料搅拌机运动分析数据。表1.3为自动喂料搅拌机动态静力分析及飞轮转动惯量数据。表1.1拌勺E的搅拌轨迹数据表位置号12345678方案B51048745

3、4380205842319215336867074864646720582第10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表1.2自动喂料搅拌机运动分析数据表方案号固定铰链A、D位置电动机转速/(r/min)容器转速/(r/min)每次搅拌时间/s物料装入容器时间/s/mm/mm/mm/mmB1725405120001440658050表1.3自动喂料搅拌机动态静力分析及飞轮转动惯量数据表方案号/N/Nm2/kgm3/kgJs2/()Js3/B22005500.05位于连杆2中点位于从动连架杆3中点125421.900.065三、设计要求(1)机器应包括齿轮(或蜗杆蜗轮)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三种以

4、上机构。(2)设计机器的运动系统简图、运动循环图。(3)设计实现搅料拌勺点E轨迹的机构,一般可采用铰链四杆机构。该机构的两个固定铰链A、D的坐标值已在表1.2给出(在进行传动比计算后确定机构的确切位置时,由于传动比限制,D点的坐标允许略有变动)。(5)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飞轮安装在高速轴上,已知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见表1.3)以及阻力变化曲线。注意拌勺进人容器及离开容器时的两个位置,其阻力值不同(其中一个为0),应分别计算。驱动力矩为常数。绘制(全循环等效阻力矩曲线)、(全循环等效驱动力矩曲线)、(全循环动能增量曲线)等曲线。求飞轮转动惯量。第10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6)设计实

5、现喂料动作的凸轮机构。根据喂料动作要求,并考虑机器的基本厂寸与位置,设计控制喂料机开启动作的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确定其运动规律,选取基圆半径与滚子半径,求出凸轮实际廓线坐标值,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绘制凸轮机构设计图。四、运动循环图方案B:喂料口开启50s关闭80s搅拌勺不搅拌搅拌容器匀速转动φ144°216°五、传动方案设计方案B,已知电动机转速为1440r/min,容器转速65r/min,由计算可知,故可以设计如下:从电动机输出,经减速器减速输出,减速器有两个输出(输入1和输入2,输入1等于输入2)。输入1通过V带传动,传递给容器,从而使容器达到要求的转速;而输入2传

6、递时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锥齿轮传动带动曲柄摇杆机构实现搅拌,另一部分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传动带动凸轮机构实现下料口的开启与关闭。具体计算如下:选择传动比为24级的减速器,此时输出转速为1440/24=60r/min;要求的容器转速为65r/min,V带1的传动比应为60/65=6/6.5;蜗杆与V带输出相连,转速为30r/min,则V带2的传动比为60/30=2,而蜗轮转速为0.6r/min,蜗轮蜗杆的传动比应为30/0.6=50;搅拌四杆机构的曲柄转速可定为10r/min,则锥齿轮的传动比应为60/10=6。六、机构尺寸的设计1、实现搅料拌勺点E轨迹的机构的设计要实现此轨迹可采用铰

7、链四杆机构,由于该四杆机构的两个固定铰链以及所要实现轨迹上的八个点的坐标已知,故可以根据四杆机构设计方法中轨迹设计法的解析法对各个杆长进行设计,其设计原理如下:第10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E点的轨迹方程为:式中共有九个待定尺寸参数,即铰链四杆机构的连杆点最多能精确通过给定轨迹上所选的九个点。当需通过的轨迹点数少于九个时,可预先选定某些机构参数,以获得唯一解。将已知的轨迹中的八个点的坐标代入方程中计算可得出各个杆件的长度,但是由于方程比较复杂不易求解,因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