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化解

浅谈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化解

ID:1533974

大小:26.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17-11-12

浅谈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化解_第1页
资源描述:

《浅谈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化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化解王文云第一,视老师为朋友,宜坦诚,忌抵触。由于教师具有教育者与管理者的特殊地位,加之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期,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与警惕。学生对某位老师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他就会不自觉地依照自己的看法,去“分析”老师的一切。如果某位学生对老师有意见,总会把不好的因素强往自己身上扯。比如:老师在课堂上向自己提问看成是想出自己的丑;老师叫自己更正作业看成是故意找自己的茬;老师对别的学生进行表扬,看成是含沙射影地批评自己。如果某位学生对老师有好感,在他的心中,就会发生根本的

2、变化:老师对自己的提问是对自己的关心,叫自己更正作业是对自己的爱护,表扬别的学生,是对自己的激励。由此看来,学生应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要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去接近、去沟通、去信任,主动与老师交流思想,这样必然能和老师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反之,如果人为地把自己放在老师的对立面,以老师抱有猜疑的态度与抵触的情绪,其师生关系一定会不断恶化,因此,把老师当朋友,这是防止师生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的首要条件。第二,把自己当老师,宜理解,忌激化。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上普遍具有这样一种心理特点: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又很少

3、主动地去理解别人。在对待老师和家长方面,这一心理特点表现的尤为突出。笔者所述的这两位学生,在与数学老师发生冲突后都在我面前诉说老师的不是,我静静地听他们发泄一通,然后以一种平静地语气问他俩:“我承认你们的合理性,但你们站在老师的角度替老师想了吗?”二人顿时不做声了,头垂得低低的。我们的学生要学会理解他人,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则应该学会理解老师。具体做法是:进行角色置换,把自己当作老师,学会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去分析问题。学生应该明白,老师全部的工作,就是培育学生,教师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国家、民族与人民把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努

4、力培养成才,因而绝大多数老师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措施,这些做法有可能不是最好的,但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老师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和自己的学生过不去。当你对老师的某些做法一时不能接受时,不妨置换一下角色,从老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出发,来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理由,这样许多矛盾便化解、消散了。第三,把自己当大人,宜理智,忌冲动。我们应当承认,在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个别老师师德修养不高,他们不能够妥善地处理师生关系,因而导致了师生矛盾的产生与冲突的形成。加之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开始对

5、师长表现出不驯服,因而会更加激化这些矛盾冲突,这种局面的出现,对师生双方,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极为有害的。为避免这一局面的出现,除了班主任老师的正确指导之外,学生要学会理智处理这类矛盾的方法:一旦矛盾冲突已经形成,作为冲突的一方,可以把有关问题告诉自己的家长,或告诉自己信得过的老师,甚至直接向有关领导反映,以求得他们的指点、帮助与支持,从而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方法来解决矛盾。千万不能自以为是地鲁莽行事,或和老师大闹一场,或以后处处找该老师的茬,或再也不听他的课,以致耽误自己的学业。这样的结果,会使自己失去别人的同情,更会

6、使自己长期生活在紧张和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学生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