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话题作文点评1

曲径通幽话题作文点评1

ID:15345147

大小:6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2

曲径通幽话题作文点评1_第1页
曲径通幽话题作文点评1_第2页
曲径通幽话题作文点评1_第3页
曲径通幽话题作文点评1_第4页
曲径通幽话题作文点评1_第5页
资源描述:

《曲径通幽话题作文点评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作文训练1“曲径通幽”话题作文指导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它是画家笔下渲染的精致,是摄影爱好者不断寻找的目标,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法……因为“幽”也许就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请以“曲径通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审题分析】刚开始看到这个话题,可能觉得较难写。细分析题面,“破绽”自出,首先从所给材料看,应该抓住“‘幽’也许就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这句话。“曲径”、“回转”我们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挫折、失败、磨难等。“幽”意味着成功、幸福、或者坚强、丰

2、富多彩。这样的题材我们经常写,只要能紧扣话题“曲径通幽”来写就行了,切记不可用其它词语来代替话题。其次,抓住“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法”,于是“为什么”的问题自然就会提出来。“也许就在”“可能源于”就是我们写作分析的重点。第三,行文中要特别强调“幽”“美”与“曲径”的关系,就象关系型话题一样,不能偏向一边,或只写“幽”“美”,或只写“曲径”(曲折等),另外要检查段落中有没有出现话题,如果没有一定要及时补上去。第四、针对这一话题,可以选择的立意角度还有很多,不管怎样,都需要在写作时加强认知的哲理思辩性和主观情感性。【范文展台】曲径中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含蓄之美的民族。

3、这种对含蓄美的痴恋,又集中表现在对“曲径通幽”这种意境的追求之上。于是,当罗密欧与茱莉亚相识的第一晚便在她的阳台下大喊:“茱莉亚,我的太阳”之时,讲求“曲径通幽”的我们选择了寄情于一把虎尾草或夜半梦里的歌声。于是,当欧洲人一直致力于把音乐的声量加大,而把羽管键琴改成三角大钢琴,把弦乐器的羊肠线换成金属丝,不断地增大乐队编制的规模,把十几人的巴洛克室内乐团扩大至要数百甚至数千人的大乐团时,讲求“曲径通幽”的我们,满足于一筝,一琴,一杯清茶,遐想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中,只求一两位知音,而非那上千上万的观众。于是,当西方画家们用那厚厚的油画颜料涂满厚实的帆布,梵高选择用鲜黄、鲜绿、鲜红这

4、样刺激的颜色来表达自我,高更用原始、粗放的线条来描绘大地岛的原住民,毕加索用有棱有角的几何体直白地铺设他的画布时,追求“曲径通幽”的我们只用最清淡的墨水,清清地渲染出一处山水、几户人家,并故意在画纸的周围留出许多空白,把许多现实的背景虚化。在这样的回转、委婉、含蓄之中,我们发现了最幽、最美的意境。在西方的园林与建筑中,一切都是平铺直叙地展现在你面前的。来到凡尔塞宫,你只要站在最高点,大片园林便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你的眼前。壮观,的确是壮观,然而总觉得有点突兀。中国的园林是以“曲径通幽”为指导思想的。徘徊于那迷一样的小路上,然后突然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就在那一转弯处,你又发现了一处美景,

5、幽幽的美景。中国人就是这样的,总倾向于通过委婉、含蓄、曲折的方式来思考世界,并在那曲折与回转中创造自己的水浒或是桃花源。我常想,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会有这独特的“曲径通幽”式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呢?也许那来源于江南那回转的水道,来源于黄土高原那凹凸不平的地表,便沉积在南方的小巷,及北方的胡同中,进而融入了民族的魂魄中去了吧。在现在这个国际交流频繁的时代里,也许,我们无论被多么大程度上的西化了,也应该在心中保有那一方“曲径通幽”的感觉。于是,在那一个回转之中,你见到了炎黄两帝,你见到了你自己。[点评]本文作者准确把握“曲径通幽”惠来一中第8页共8页2021-9-3的题意,开头论题的提出极为简练

6、。作者运用把东西方艺术作比较鉴赏的方法,以自己对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美的见解,热情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素来喜爱的回转美、委婉美、含蓄美,写得饶有理趣,明白晓畅。评分:54【范文展台】九曲回环中国有两条巨龙,一名长江,一名黄河。它们的鳞爪、须发和身段盘曲着卧在这中华大地上。滔滔洪水,就也顺着此势,盘盘曲曲、兜兜转转的奔流向海。在这两条盘曲的巨龙身边,诞生的华夏的先民,这个民族受了这条巨龙气息的沾染,也有了九曲的回环。这样的人民所产生的美,是一种曲折的美。中国人的建筑,讲究的是回旋掩映,让你一眼望去而无法穷尽其景致,必定要转折弯绕条路,方可得见更多。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大的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

7、水涡”的阿房宫,中的又那精雕细磨、布局巧妙的苏州园林,而最小最普遍的,便是居民家门后的一道影壁。这样的风格后面,蕴含着独具的匠心,让观者能在观赏建筑的同时,多出一层额外的探索乐趣。中国人的绘画,同样也讲究如此曲折之美。传说在古时某个朝代,贡院举办了一场考试,考题是要考生画一座隐于深山的寺院,而考生的画中务必要突出一个“隐”字。考试完毕后,主考官将第一名的画展示出来,众人一见,不禁连声叫好——画中有山而无寺,然而有一个老僧,于林中泉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