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道编录方法及要求.ppt

坑道编录方法及要求.ppt

ID:15349923

大小:4.54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8-02

坑道编录方法及要求.ppt_第1页
坑道编录方法及要求.ppt_第2页
坑道编录方法及要求.ppt_第3页
坑道编录方法及要求.ppt_第4页
坑道编录方法及要求.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坑道编录方法及要求.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坑道编录方法及要求主讲教师:郑平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工程系2012年11月20日1坑道编录方法及要求一、坑道编录的准备工作二、坑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三、坑道文学记录四、坑道的样品采集五、编录资料整理六、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2坑道工程概述坑道工程种类有:平硐、竖井、斜井、沿脉、穿脉、石门、天井、暗井、上山、下山等10种。探矿常用的种类主要有:平硐、坚井、斜井、沿脉、穿脉、石门6种。6个种类中前三种为有直接出口的探矿工程,后三种是无直接出口的探矿工程。3平硐:一端在地表有直接出口的水平坑道。长度以穿过矿体达到设

2、计目的,或沿脉平硐追索矿体尖灭为止。应用于追索圈定地形切割强烈地区的产状较缓的矿体。4竖井:地表有出口,深度较大的垂直坑道。一般布置在矿体下盘距矿体露头较近的位置。5斜井:地表有直接出口的倾斜坑道。一般布置在矿体形态复杂,但总体产状又比较稳定,矿体倾角小于45°的矿区,适用于勘探上部矿体,沿矿体底板掘进。6沿脉:地表无直接出口的沿着矿体走向掘进的水平坑道,用于沿走向追索矿体。穿脉:地表无直接出口,穿过矿体厚度方向的水平坑道。用于揭露矿体的厚度及与围岩的关系,还可用来勘探平行的矿体。石门:地表无直接出口,在围岩中掘进的与

3、矿体走向垂直的水平坑道。应用于连接彼此不相连的坑道。7一、坑道编录的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坑道地质编录人员应了解和熟悉矿区,特别是坑道附近的地层、岩石、矿产、构造以及岩性分层、矿层、岩矿石特征等和掌握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有关规定、编录程序、方法、质量要求等。人员准备坑道地质编录组一般2~3人。组长负责综合地质观察和投影工作,一名助手负责绘制坑道素描图,另一名助手负责文字记录。其余工作由组长协调。安全生产准备对坑道地质编录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编录前必须带好安全帽和照明用具,对老硐应检查有无危险岩块及有毒气体存在。8二、坑道地质编录

4、方法和要求坑道地质编录一般在坑道掘进后,视掘进进度、顶壁稳固程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矿区设计要求,在现场分段进行编录。1施工管理a)坑道的掘进质量要求较高,为满足设计要求,掘进必须在测量密切配合下逐段地进行,一般情况下,定向坑道不允许偏离设计方向和改变设计坡度,沿脉坑道应沿矿脉总体方向掘进。b)坑道掘进后应检查坑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顶和壁是否平整,未达到要求应补作工作,达到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地质编录。c)编录前的坑壁应用水清洗干净。92技术要求a)比例尺。常用1∶50~1∶200。b)坑道素描图。一般坑道素描图要求用

5、压平法展开,当坑道形态规则时,采用规则形态绘制两壁一顶。坑道形态不规则时,按实际形态素描(顶、壁分开绘制)。若矿体形态简单、组份均匀、两壁变化不大时,也可只绘制一壁一顶,沿脉坑道应按设计要求以一定间距绘制掌子面素描图。103素描图精度要求按选用的比例尺,凡在图上厚度大于1mm、长度大于3mm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均应划分并在图上表示,如遇特殊地质现象,应放大比例尺作素描(或照相)。4素描图制作要求a)坑道方向变化上在15º之内时,素描图绘制不作特殊要求,连续绘制,在导线起点处标明方位即可。11b)坑道方向变化在15º以上

6、时,要求分段编录,编录时在顶板上留出叉口,弯壁上留出空白(注意,导线始终为连续的),叉口开口在内弯角度较小一侧,叉口的夹角即方向改变的角度值。当坑道方向变化较多时,在坑道素描图的下方应画一个坑道平面位置图。1213坑道方向变小修改为:自右壁顶起向左壁顶裂开一个三角形裂口,裂开的角度同坑道方向变化角度,同时,左壁裂开等宽度的裂口,裂口两侧的界线也随之裂开14C)如在沉积岩中编录时,岩石成层性明显,坑道坡度改变后,坑道壁上的倾角线、顶板上的走向线在投影时,方向和角度都有变化,出现岩石花纹不连续,用直线在转向处分开。155基

7、点、基线布设(1)基点布设及定位要求a)坑道基点要求沿坑道顶板中心线布设,基点又称中线桩。坑口的基点为坑道的起点。b)坑口基点用GPS定位,坑道内各基点由地质人员用半仪器法测定。待地质编录完成后,坑口基点及坑道内主要矿层底板及拐弯大于15°的基点应经仪器精确定测提供X、Y、Z坐标数据。c)基点编号从坑口开始,向坑道内按顺序依次编号,坑口基点编号为坑道编号+0点(例CM001-0),坑道内各点依次编1、2……号。16(2)基线布置基线是由皮尺系在两个相邻(基点)中线桩上构成。布置基线时要求:a)有测量仪器测定基点时,基线

8、(皮尺)长度与两基点测定的距离应相符。b)编录人员自行测定基点时,皮尺(基线)不可拉得太紧、也不可放得太松,以避免造成较大的累计误差(皮尺应经常用钢尺校正)。基线应测量距离(m)、方向(度)、坡度(正或负)。基线记录应分段进行,通常从坑口基点到坑道内第一个基点之间,作为第一段基线,首先编录,记录成0~1;往后依次为1~2,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