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进展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进展

ID:15354360

大小:1.71 MB

页数:100页

时间:2018-08-02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进展_第1页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进展_第2页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进展_第3页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进展_第4页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进展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孙廷定义消化道以屈氏韧带(theligamentofTraitz)为界,其上的消化道称上消化道,其下的消化道称为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aitz韧带以上:(狭义范畴:食管、胃、十二指肠部位的出血)(广义范畴:包括胃空肠吻合口后空肠侧病变、肝脏、胆管和胰管的出血,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以及主动脉瘤、纵膈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短时间内大量出血称急性大量出血(acutemassivebleeding),在短时间内出血量达到1000mL或

2、全身血容量的20%时称大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或休克,也有以体位改变引起低血压,脉搏的变化(即病人由卧位改位坐位或直立位时脉搏加快10-20次/min,收缩压下降20mmHg)作为急性大出血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上消化道及相邻脏器屈氏韧带Treitz韧带屈氏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上后壁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于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Treitz韧带.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也能确定胰腺的

3、位置。   上、下消化道的区分是人为的,它是根据其在Treitz韧带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于此韧带以上的消化管道称为上消化道,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管道称为下消化道。分类急性上消化道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在所有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临床表现一、呕血、黑便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三、氮质血症四、发热五、血象临床表现一、呕血、黑便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三、氮质血症四、发热

4、五、血象1、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重要的临床表现2、程度随出血量多少而异3、表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在10.7KPa(80mmHg)以下,呈休克状态;4、老年人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一、呕血、黑便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三、氮质血症四、发热五、血象1、可分肠源性、肾前性、肾性氮质血症2、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高峰,3~4天后恢复正常。3、在补足血容量的情况下,如血尿素氮持续升高,提示有继续出血或出血未停止。临床表现一、呕血、黑便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三、氮质血症四、发热五、血象1、大量出血后,24

5、小时内常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可持续3~5天;2、机制:循环血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贫血、基础代谢增高;3、若发热超过39℃,持续7天以上,应考虑有并发症存在。临床表现一、呕血、黑便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三、氮质血症四、发热五、血象1、失血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2、出血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3、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升高,如持续升高,提示出血未停止;4、出血后2~5小时,白细胞可达10~20ⅹ109/L,血止后2~3天恢复正常;临床表现注: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升

6、高达(10~20)×109/L,止血后2~3天可恢复正常。但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onvaricealupp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是急诊科及消化内科常见的问题,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NVUGIB的诊治取得显著进步,但其病死率仍高达6%-10%,且对各种诊疗技术的应用及其指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病因病因繁多(1)多为上消化道病变所致最为常见: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急慢性炎症所致溃疡)其次

7、:上消化道肿瘤(癌、息肉、间质瘤、淋巴瘤等)以及:急慢性上消化道粘膜炎症(NSAID)。少见:Mallory-Weiss综合征、血管病变:血管畸形、血管瘤、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Dieulafory溃疡、食管裂孔疝等。病因(2)少数为肝胆胰疾患:壶腹周围肿瘤、胰腺疾病:炎症、肿瘤等。肝脏胆道疾病:结石、寄生虫、肿瘤、脓肿或血管病变。病因(3)全身疾病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钩虫病等。凝血障碍:血液病、白血病、再障、紫癜、血友病、淋巴瘤等。结缔组织疾病:淀粉样变、结节病、血管炎等。应激相关性胃粘膜病变。尿毒症

8、。尿毒症与出血1。消化系统体内堆积的尿素排入消化道,在肠内经细菌尿素酶的作用形成氨,可刺激胃肠粘膜引起纤维素性炎症,甚至形成溃疡和出血。病变范围广,从口腔、食管直至直肠都可受累。以尿毒性食管炎、胃炎和结肠炎较为常见。病人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2。造血系统主要改变为贫血和出血。贫血原因:①严重肾组织损害时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