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薄膜综述

电致变色薄膜综述

ID:15354525

大小:8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电致变色薄膜综述_第1页
电致变色薄膜综述_第2页
电致变色薄膜综述_第3页
电致变色薄膜综述_第4页
电致变色薄膜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致变色薄膜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致变色薄膜综述摘要: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信息、电子、能源、建筑以及国防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本文较全面的评述了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发展过程,并介绍了电致变色材料在现实中的应用。关键词:氧化镍,薄膜,电致变色,热处理1.概述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材料的变革与发展日新月异。

2、每一次材料的革新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对功能性材料,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电致变色材料就是其中一种。变色现象是指物质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对光的反应的改变,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可逆变色现象就是物质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改变颜色或复原。根据导致变色条件的不同,变色材料大致可分为三类:光致变色、电致变色、热致变色和溶剂致变色[1]。电致变色就属于变色现象的一种,它具有广泛的用途。电致变色智能玻璃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光吸收透过的可调节性,可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和内部的热的扩散,减

3、少办公大楼和民用住宅在夏季保持凉爽和冬季保持温暖而必须消耗的大量能源。同时起到改善自然光照程度、防窥的目的。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双稳态的性能,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不仅不需要背光灯,而且显示静态图象后,只要显示内容不变化,就不会耗电,达到节能的目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与其它显示器相比具有无视盲角、对比度高等优点。用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的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可以通过电子感应系统,根据外来光的强度调节反射光的强度,达到防眩目的作用,使驾驶更加安全。电致变色智能玻璃能以较低的电压(2-5V)和较低的功率调节汽车、

4、飞机内部的光线强度,使旅途更加舒适。目前,电致变色调光玻璃已经在一些高档轿车和飞机上得到应用。电致变色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许多有效的成果,并且在某些领域已经投入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器件一定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能在外加较低的驱动电压或电流作用下,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是材料的价态和组分发生可逆的变化,使材料的光学性能发生改变或者保持改变,同时电致变色材料还需要有很好的离子导电性,较高的对比度、变色效率和循环周期等电色性能。电致变色材料分为无机电致变

5、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2]。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典型代表是三氧化钨,目前,以WO3为功能材料的电致变色器件已经产业化。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有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以紫罗精类为功能材料的电致变色材料已经得到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当中,尤其是制备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材料一般来说应满足以下要求:(1)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可逆性;(2)快速的变色响应;(3)颜色的可逆变化;(4)颜色变化的高度灵敏;(5)有较高的循环寿命;(6)有一定的存贮记忆功能;(7)稳定的化学

6、特性。3.电致变色器件简介电致变色器件(ECD)就是利用物质的电致变色效应,以电致变色层为基础,辅以其它相关层和结构而构成的器件。其具有视角宽、驱动电压低、无功耗记忆等独特优点,电致变色器件的典型结构如图1-1。图1-1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图上图由上至下分别是玻璃衬底,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导体层,离子贮藏层,透明导电层,玻璃衬底。目前,已经产业化的电致变色器件有一下几类:电致变色智能调光玻璃、电致变色显示器、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3]。电致变色智能玻璃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光吸收透过的可调节性,可选择性地

7、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和内部的热的扩散,减少办公大楼和民用住宅在夏季保持凉爽和冬季保持温暖而必须消耗的大量能源。同时起到改善自然光照程度、防窥的目的。解决现代不断恶化的城市光污染问题,是节能建筑材料的一个发展方向。图1-2为调光玻璃(电致变色玻璃)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双稳态的性能,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不仅不需要背光灯,而且显示静态图象后,只要显示内容不变化,就不会耗电,达到节能的目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与其它显示器相比具有无视盲角、对比度高等优点。用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的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可以通过电子

8、感应系统,根据外来光的强度调节反射光的强度,达到防眩目的作用,使驾驶更加安全。图1-3为自动防眩目后视镜4.电致变色材料国内外发展现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关于电致变色的初步报道[4-6]。从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Plant首先提出电致变色概念以来,电致变色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介绍一下电致变色的发展历史。◆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关于电致变色的初步报道。  ◆20世纪60年代,Plant在研究有机染料时发现有电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