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7-5消化与吸收

2010-7-5消化与吸收

ID:15360201

大小: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2

2010-7-5消化与吸收_第1页
2010-7-5消化与吸收_第2页
2010-7-5消化与吸收_第3页
2010-7-5消化与吸收_第4页
2010-7-5消化与吸收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7-5消化与吸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消化、吸收的概念食物构成:蛋白、脂肪、淀粉、糖、维生素、矿物质消化:食物在消化道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吸收:消化产物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消化的两种方式(同时存在、相互配合、相互影响)机械性消化:消化道肌肉舒缩运动,将食物磨碎、混合、推送化学性消化:消化液中的酶,分解蛋白、脂肪、糖二、参与消化、吸收功能的器官组成及结构特征三、食物消化吸收的大致过程口腔咀嚼(机械磨碎、唾液湿润消化、引起反射:启动胃、胰、胆囊、肝活动)吞咽15—20秒(由口腔到胃)胃内消化4—6h(机械磨碎、胃液混合、胃液化学性消化)小肠内

2、消化、吸收3—5h(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食糜与消化液成分混合、挤压肠壁充分接触、促进血液淋巴循环有利于吸收;化学性消化:胰液、胆汁、小肠液吸收:水、无机盐、糖、蛋白质、脂肪、胆固醇,消化过程基本完成)大肠内消化10h左右(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主要功能吸收水分、消化残余物的存储)(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液(唾、胃、肠、胰液、胆汁)总量:6—8L/天组成:有机物、离子、水功能:稀释食物,使其渗透压等于血浆渗透压,调节ph适应消化酶活性水解、降解食物成分,分泌物质保护粘膜第二节口腔内消化机械性消化:咀嚼化学性消化:唾液(一)、唾

3、液1、来源:三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2、性质、成分:中性、无色、无味水分:99%有机物:粘蛋白、球蛋白、淀粉酶、溶菌酶3、作用:润滑、溶解:水、粘蛋白保护口腔:溶菌酶杀菌消化淀粉: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二)、咀嚼咀嚼不仅是口腔机械、化学消化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反射性诱发启动胃、胰、肝、胆囊的消化活动的开始。(三)、吞咽一种有价值的现象:食物的单向性吞咽动作分三期由口腔到咽由咽到食管上段由食管下行到胃通过蠕动将食团向下推进第三节胃内消化化学性消化(胃液)机械性消化(胃蠕动)(一)、化学性消化1、胃液的来源:喷门腺

4、、泌酸腺、幽门腺以及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分泌产物。2、胃液的数量、性质、组成、作用:数量:1.5-2.5L/日性质:无色、酸性(PH0.9-1.5)组成: 无机物:HCL、Nacl、Kcl、碳酸氢盐有机物:消化酶、粘蛋白A、盐酸(HCL)来源:泌酸腺中的壁细胞形成过程H+ 的形成:壁细胞中水解离H+、K+-ATP酶(壁细胞膜上质子泵)CLˉ的形成:碳酸酐酶催化作用下,CO2形成H2CO3, H2CO3解离形成 HCO3ˉ,HCO3ˉ与CLˉ进行交换,CLˉ通过特异性CLˉ通道进入分泌管腔。作用:1杀菌;2激活胃蛋白酶元;3作用小肠

5、上部S细胞产生促胰液素(胰泌素),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4协助铁钙的吸收。B、胃蛋白酶元 来源:泌酸腺中的主细胞激活形成过程:HCL、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元→胃蛋白酶作用:水解蛋白质、多肽→胨、少量多肽、氨基酸C、胃粘液、碳酸氢盐来源:胃粘液:胃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粘液颈细胞、喷门腺和幽门腺碳酸氢盐:胃粘膜非泌酸细胞成分、特点:胃粘液主要成分:糖蛋白特点:粘滞性(水30-260倍)、可以形成凝胶。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D、内因子:壁细胞分泌,糖蛋白(分子量50000—60000),结合VB12,促进VB12吸收

6、。(二)胃的运动(机械性消化)1、胃的容受性舒张:现象:咀嚼、吞咽时胃底、胃体平滑肌舒张----胃的容受性舒张。作用:增加胃的容量,空腹时50ml---进食后1500ml。机制:通过迷走神经的传入、传出通路实现。2、蠕动:现象:食物进入胃5分钟左右,胃蠕动从胃的中部开始,3次/分,向幽门方向进行。作用:A、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利于胃液发挥作用B、搅拌粉碎食物C、推进食物进入肠道3、胃的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排空速度:稀的、流体>稠的、固体食物食物性质:糖类>蛋白质>脂肪颗粒小的>颗粒大的等渗溶液>非等渗溶液第四节小

7、肠内消化消化吸收最重要的阶段化学性消化: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参与机械性消化:小肠的运动(一)胰液的作用及分泌调节:1、胰液的来源、成分及作用:无色无嗅的碱性液体,1--2L/日。(1)无机物:碳酸氢盐含量最高,其次CL-。碳酸氢盐的作用:中和进入肠腔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创造有利于消化酶作用的pH环境。(2)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多种消化酶)成分A、胰淀粉酶:水解淀粉成为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B、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动物脂肪)为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C、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激活:肠液中的肠致活酶、酸、胰蛋白酶胰蛋白酶

8、原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糜蛋白酶作用:分解蛋白质为胨、多肽、氨基酸(二)胆汁的作用及分泌调节:1、胆汁的来源、成分及其作用:来源:肝细胞--胆小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800-1000ml/日肝胆汁(肝细胞直接分泌)为金黄色或桔棕色,胆囊胆汁颜色加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