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ID:1536336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2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_第1页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_第2页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_第3页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一、谁是苏联的真正掘墓人?叶利钦出生在一个农民之家。他是靠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书记基里连科的赏识,才被任命为全苏第八大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州委书记。1981年在苏共二十六大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1985年又靠当时任苏共中央书记、长期主管重工业的多尔基赫的推荐,才从地方上调到党中央任建设部部长。有赖总书记戈氏对他的器重,仅隔3个月,他就擢升为中央书记。到年底,戈氏又改派他出任首都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他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激烈批评官僚主义和特权,博得热烈掌声,结果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2、在一年多时间里,他连升三级,于是政治权力欲急剧膨胀。他希望在首都做出显著成绩,为取代戈氏创造条件。叶氏在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任上大刀阔斧的改革获得了市民好评。他还发表《批评无禁区,公开无限制》一文,鼓励新闻界要敢于刊出反特权、反官僚的言论。这使得苏共中央书记利加乔夫等人对他大为不满。利加乔夫认为叶氏反特权是一种政治投机,目的是为自己捞取声誉和名望;如果按照叶利钦的“批评无禁区,公开无界限”的方式揭露贪官污吏,就会使党的威信大受损害。在1987年10月举行的中央全会上,叶利钦公开指名道姓批评利加乔夫,还指责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得

3、力,速度太慢,缺乏集体领导,“醉心于歌功颂德”等。叶利钦的这些过激言行传开后博得群众好评,然而却得罪了最高领导人。这使得他不但三次失去了在中央全会上补为政治局委员的机遇,而且丢了乌纱帽。1987年11月他被解除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1988年2月又被免去政治局候补委员,转而担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这使他感到莫大的委屈。1988年6月苏共举行第十九次代表会议时,他认为这是为自己争取平反的好机会。没有料到他在会上为自己申辩和对党的工作的批评意见,遭到利加乔夫等很多人严厉的抨击。戈尔巴乔夫在会上也批驳了叶利钦,但是

4、他认为叶利钦还是主张“深化改革以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会后叶利钦深切感受到,他要想在党内爬到权力的高峰已经没有指望。既然沿着体制内上升之路已经受挫,他便想采取新手法从体制外另辟蹊径。根据他多年经验和观察,认为只有利用苏联社会的内在矛盾,尤其是抓住苏共最大的致命弱点,继续打出反集权、反特权、反官僚主义、维护社会公正和道德公正的旗号,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才可能夺取高层政治权力。从这时起,他的指导思想开始逐步转向自由主义,而且越走越远。从1989—1991年3年之中他分三步登上了俄罗斯总统的宝座。第一步是争取在最高苏维埃中立足。

5、戈尔巴乔夫在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公开转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之后,决定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要建立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从中再产生最高苏维埃作为常设机构;要扩大民主,修改现行的苏联选举制度,允许由选民不受限制地提出候选人,广泛和自由地讨论候选人,按照平等竞争原则,进行差额选举。这给了叶利钦一次空前难得的机会。他从1988年12月起就处心积虑地投入了苏联人民代表的竞选。他击败了苏共莫斯科市委支持的一些候选人,以89.44%的绝大多数票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1989年5月,他递补为最高苏

6、维埃代表,7月,在最高苏维埃中组织“跨地区代表团”,意欲在最高苏维埃中拉帮结派同苏共中央分庭抗礼。9月间他以人民代表身份首次访问美国10天。他看到美国五光十色的超市,数不尽的香肠品种之后大为震惊,竟对美国记者说:“资本主义很繁荣。你们称为贫民窟的房子,在我们那里是完全正常的住房。”还说:“共产主义是脱离现实的幻想,是空中楼阁,是一张幸福的空头支票。我们根本不应该试图在这里(苏联)实现共产主义。”随同他访美的助手列·苏哈诺夫认为:“从休斯敦回来之后,叶利钦的布尔什维克意识里的最后支柱彻底坍塌了。”美国之行,使他完全蜕变为自

7、由主义者。这就决定了他下一步的政治行动。第二步,他于1990年1月串连一部分俄罗斯联邦的人民代表,建立“民主俄罗斯”组织,多次参与发动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删除苏联宪法第6条(其中规定“苏共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实行西方那种多党制。同月,他又擅自召开有13个加盟共和国162个党的俱乐部和党组织的代表参加的代表大会,正式建立了苏共“民主纲领派”,叶利钦当选为该派三人领导核心之一,实际上成为苏共党内反对派首领。该派的《民主纲领》极力反对以党代政的极权主义权力体制,主张把苏共改造为

8、“议会党”。叶利钦利用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要求彻底确立苏维埃的全权,进而夺取苏维埃的领导权,把苏共变为在野党。十月革命前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要把在苏维埃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拉下马,由布尔什维克党取而代之;现在戈氏重新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名为实现党政分开,改变党的领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