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坚守与淡定

责任、坚守与淡定

ID:1537392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2

责任、坚守与淡定_第1页
责任、坚守与淡定_第2页
责任、坚守与淡定_第3页
责任、坚守与淡定_第4页
责任、坚守与淡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责任、坚守与淡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责任、坚守与淡定——也谈王万青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境界□兰大一院雒富基“从容入世,清淡出尘”阿万仓草原上的好“曼巴(藏语:医生)”王万青的先进事迹经媒体介绍后,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们,特别是作为甘肃省的医务工作者,对于王万青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还是比较了解的,尽管我比王万青医生年龄小一些,但是目睹了他早年从上海来到甘肃工作的那一段特殊的岁月,又经历了30多年的从医生涯,比其他省份和其他职业的人们更能体会到王万青所走过的艰辛,更能体会到王万青所经历的境遇和思想里程,同时,也更能感受到王万青以及和他同样经历的那一代知识分子群体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所表现的朴素而崇高的价值观和可贵品质。上世纪60年代至70

2、年代初,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王万青和他那一代的大学生们一起,豪迈地挥手告别了生长和学习的大城市,挤上西行的列车。他从上海坐了3天两夜的火车,又转乘了4天的汽车,只身来到了海拔3000米的甘肃省玛曲草原,穿上了藏袍,成了一名“曼巴”。克服了高原反应,克服了语言不通,适应了马背颠簸,适应了酥油和糌粑,转眼间,他从一名意气风发的医科大学生,变成了外人几乎看不出来的藏族群众,成-6-了玛曲阿万仓草原地道的“曼巴”。是什么让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重返大上海的机会,不离不弃地爱上了藏族的女子,矢志不渝地坚守着藏族同胞和他的事业,义无反顾地把青春和终身奉献给了高原藏乡,无怨无悔地把子女也留在了这块美丽而质

3、朴的草原上呢?我想,是他对藏族群众深厚的感情,对藏区医疗卫生工作还有对妻子对家庭的责任,对自己职业的忠诚和对生活、对人生的那份淡定与从容。对职业和家庭的责任阿万仓乡方圆1000平方公里,只有3000人口,地广人稀,缺医少药,在王万青初到之时,卫生院最先进的设备就是一台血压计,当地藏族同胞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有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王万青目睹了患病群众被疾病所折磨和困扰的无助与痛苦,作为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的医生,有什么能比随处可见的病痛和无助更能激发他的使命感,有什么能比给痛苦中的同胞解除痛苦更能让他慨然承担医者救死扶伤的责任呢?有什么能比背起药箱、跨上马背,奔波数十里、上百里,让饱受疾病

4、折磨的同胞绽开笑颜更能让他富有成就感呢?有什么能比藏族同胞虔诚地献上圣洁的哈达并送上诚挚的祝福:“曼巴,扎西德勒”更能让他觉得实现当年激情四射的理想和人生的价值呢?我想,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在神山之角、圣水之畔,望着澄澈空灵的蓝天,骑在马背上的“曼巴”王万青一定如老僧入定般-6-深深地思考过人生的极终价值和意义,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优越的生活,不仅仅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在最需要你的地方给最需要你的人们予以帮助和温暖,在于在最适合的舞台上演绎自己最精彩的篇章。王万青自然明白,自己有的是机会离开这艰苦藏乡,回到自己生长求学的繁华都市,享受物质的丰腴和现代化生活所带来的便捷与舒适。然而,他

5、更明白,他对于上海,只是万千医务工作者中普通的一员,即使做出卓越的成绩,无非也是锦上添花,然而,对于阿万仓,他是唯一。尽管他在这里可能无法取得像在大城市那样的医学成就,但是他是藏族同胞全部的健康寄托,是雪中送炭。他可以离开阿万仓,但是阿万仓和同胞们不能没有他。1971年,当他决定迎娶藏族姑娘凯嫪时,他回到上海向父母告知。父亲在他临行时郑重地告诉他:“你要娶了人家姑娘,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变心”。知子莫如父,我想,儿子和父亲肯定是同样的决定,同样的承诺。几十年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王万青没有忘记父亲的叮嘱,承担起了一个男人对于爱情、对于家庭的责任。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事业的他还让自己的四个儿

6、女都留在玛曲工作,他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更明白,这里的责任更重大。对理想和感情的坚守1968年,当王万青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之时,他立下了“-6-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誓言,他在地图上画下了两个圈,一个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另一个是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决心非这两个地方不去。或许当时多少有些冲动,但是决定了就要出发,来了就要坚守,王万青如愿来到了甘南州的玛曲县阿万仓乡,的确是他所见过的最艰苦的地方,也是最需要他这样的医学人才的地方。理想没有因为困难破灭,激情没有因为困难减退,王万青因陋就简,立即投入工作。尽管工作和

7、生活上的困难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也比我们所能想到的要多得多,但是他坚守了自己的天职、坚守了自己的阵地、坚守了自己的理想,一干就是40多年。我想,王万青在玛曲工作的40多年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随着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冲击,和他同样来到西部工作的人们陆续回到了大城市,开始了另外的一种精彩生活,他的内心肯定发生过波澜和起伏,发生过矛盾和斗争。在这些冲击和矛盾中,他选择了坚守草原、奉献基层、服务牧民这样的理想,选择了平凡和朴素的人生。王万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