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_高考作文升格训练(议论性散文)

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_高考作文升格训练(议论性散文)

ID:15393644

大小:111.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8-03

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_高考作文升格训练(议论性散文)_第1页
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_高考作文升格训练(议论性散文)_第2页
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_高考作文升格训练(议论性散文)_第3页
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_高考作文升格训练(议论性散文)_第4页
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_高考作文升格训练(议论性散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_高考作文升格训练(议论性散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高考作文升格训练一学会写作议论性散文一、统计表高考中各种文体的受青睐程度统计表表一:从总体上看文体比例平均分议论文28%38.6议论性散文37%44.5记叙性散文27%43.1故事小说6%43.5实用文体2%36.5表二:从满分作文及59分作文看文体比例议论文14%议论性散文40%记叙性散文28%故事小说4%实用文体4%二、什么是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

2、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上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议论性散文的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理,即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

3、灵活自由,套用一句现成话来说,就是“形散神不散”。还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在我看来,恰恰是最为重要的两点),那就是:1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2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三、议论文与议论性散文的异同点比较点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内涵说理说理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灵活自由笔法议论文笔法散文笔法语言严密平实华丽优美情感一般强烈结论:议论性散文的特点是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四、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一)议论性散文的结构框架第一节:以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等手法起势。第二节:

4、明确提出中心论点。第三节:提出分论点一并论证。(选用一种论证方法,如面例式)第四节:提出分论点二并论证。(选用另一种论证方法,如点例式)第五节:提出分论点三并论证。(再选用一种论证方法,如引用式)第六节:以华丽的语言收束并给人以启迪(二) 中心论点的提炼与表述   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散文的基础。论点的提炼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审准作文的题意。从话题作文的话题结构特点看,可分为词语型话题、句子型话题、关系型话题。近年关系型话题所占比例最大。词语型话题作文,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句子型话题本身就是中心

5、论点。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上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

6、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3.辩证关

7、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

8、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