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及土壤剖

土壤学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及土壤剖

ID:1540067

大小:40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12

土壤学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及土壤剖_第1页
土壤学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及土壤剖_第2页
土壤学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及土壤剖_第3页
土壤学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及土壤剖_第4页
土壤学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及土壤剖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壤学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及土壤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文电子教材土壤与土壤资源学(上篇:土壤学)林学专业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及土壤剖面第一节岩石风化一、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当岩石处在风化它的环境条件下时,它是很稳定的,但一旦条件发生的变化,为了在新的条件下达到平衡,岩石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位于地壳深部的岩石,由于地质作用的结果露出地表,岩石本身因外压力的减少而产生膨胀,导致岩石产生缝隙和裂纹。同时岩石与大气接触以后,受到各种自然因素(主要是水、热及空气等)和生物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长期的和复杂的。根据外界因素对岩石作用的性质,可以将风化作用区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当然,在自然界这两类作用是紧密相联系的,有时很难把它们

2、区分开来。生物的活动,就其对岩石或矿物的作用性质而言,也是以物理或化学的方式作用于岩石矿物的。也有人将生物活动所引起的岩石或矿物的风化,称为生物风化。由于地球表面广泛的存在着大量的生物,它们在风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影响,以至在自然界中地表物质的风化过程几乎都有生物参加。从原始幼年土形成来看,风化过程先于土壤形成,风化过程先产生形成原始土壤的母质,因此风化过程可以说是土壤形成的基础。从现代的土壤形成和发展来看,风化过程则是成土过程本身的一部分。 (一)物理风化过程物理风化又称为机械崩解作用,主要是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磨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所引起

3、的。温度变化可以引起物质产生热胀冷缩。岩石是由各种矿物组成的,而各种矿物的热学性质是不同的,例如石英的热膨胀系数为0.0000075,而正长石为0.000020,当昼夜或季节温度变化时,在矿物之间的接触面上产生张力,使岩石产生裂隙和崩解。粗粒结晶的花岗岩,由于结晶矿物的膨胀幅度较大,这种作用更为明显。含有暗色矿物的岩石,由于提高了岩石的热辐射能力,温度变化比较大,因此像玄武岩、辉长岩及辉绿岩等一些深色岩石,常产生剥蚀现象。而由单一矿物集合的岩石或浅色岩石(如石灰岩、石英岩等),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小,崩解也比较慢。由于温度的反复变化,坚硬的岩石便逐渐散碎。浸入岩石缝隙中的水,

4、结冰是体积膨胀增大1/11,所产生的压力可高达960公斤/平方厘米,因而引起岩石破裂。落在岩隙中的碎石,起着像楔子一样的作用,当碎石受热膨胀时,岩隙扩大;当碎石冷却收缩时则向岩缝中堕落,对岩体产生劈裂作用。此外,风和流水对岩石的侵蚀摩擦,也是很重要的物理风化作用,尤其在携有泥砂时其作用更为强烈。第三纪末、第四纪处,我国广大区域内曾有国冰川的活动,第四纪中又有过几次冰川,冰川移动时摩擦粉碎着地表的岩石。大陆性气候的干旱地区昼夜温差悬殊,物理风化作用比较强烈,地面上多形成乱石滩,其风化产物粗糙并且夹杂石砾较多,养分释放极少。在较高的山地,由于结冰和重力等综合因素的作用,有时在

5、山麓形成倒石堆,残留的岩石依然耸立。物理风化作用的结果,使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嘴尖变成细粒,其形状和大小改变了,但成分的变化很小,只是空气、水分的通透性增强了,暴露的表面积增大了,为化学风化创造了条件。 (二)化学风化作用化学风化又称为化学分解作用。主要是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1溶解作用是指矿物和岩石为水所溶解的作用。一般矿物是难溶于水的,但是在大量的水分和较高的温度下,也可以使矿物的溶解度增大。在多雨的地区,降水中溶有二氧化碳,使碳酸钙变成溶解度大得多的碳酸氢钙,从而提高它的溶解性。 2水化作用矿物与水化合称

6、为水化作用。如石膏和氧化铁的水化过程,其反应式如下:石膏水化:CaSO4+2H2O→CaSO4.2H2O氧化铁水化:2Fe2O3+3H2O→2Fe2O3.3H2O(赤铁矿)(褐铁矿)矿物水化后膨胀并失去光泽,变得松软,有利于进一步风化。  3水解作用是化学风化作用中最重要的一种作用。水有一定的解离度,当水分子进行解离时形成H+和OH-离子。水解作用就是由于水的H+离子从硅酸盐矿物中,部分取代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基离子,生成可溶性盐类。当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和酸性物质时,解离的氢离子增多,提高了氢离子浓度,因而增强了水解作用。土壤中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增加着二氧化碳的含量,所以矿

7、物的水解强度与生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水解过程中由于可形成易溶性盐类,所以水解过程也是矿物质养分的有效化过程。1.   含钾矿物的水解过程土壤中含钾矿物主要有正长石、云母和含钾的黏土矿物,经水解作用生成可被植物吸收的可溶性钾盐。如钾长石经水解作用生成较为稳定的高岭石和钾盐,其反应式如下:2KAISi3O8+H.HCO3→KHAl2Si6O16+KHCO3(钾长石)(酸性铝硅酸盐) KHAI2Si6O16+H.HCO3→H2AI2Si6O16+KHCO3(游离铝硅酸)H2AI2Si6O16+H.HCO3→H2AI2Si2O8.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