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辣椒果部病害发生原因与防治

夏秋辣椒果部病害发生原因与防治

ID:1541689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2

夏秋辣椒果部病害发生原因与防治_第1页
夏秋辣椒果部病害发生原因与防治_第2页
夏秋辣椒果部病害发生原因与防治_第3页
夏秋辣椒果部病害发生原因与防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夏秋辣椒果部病害发生原因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夏秋辣椒烂果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作者:袁培祥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农业局职称高级农艺师邮编:476100联系电话:13703976184  夏秋辣椒在栽培过程中,由于受到大风、强降雨等恶劣多变的气候条件影响,烂果现象比较普遍,常常造成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危害十分严重。由于引起辣椒烂果的原因比较多,了解造成烂果的原因,以期达到有效快速的防治目的。1.软腐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果实,初期在果面上出现水浸状暗绿色斑点,迅速扩展后至整个果实腐烂,具恶臭,最后果实变形,好象在袋子里装满了泥水,俗称“一兜水”,病果多数脱落,少数留在枝上失水后干枯

2、呈白色僵果,仅余果皮,中空状似“灯笼”,是夏秋辣椒栽培期间的一种主要病害。病原:(Erwiniaaroideae(Towns.)Ho11and)称胡萝卜软腐欧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生育最适温度25-30℃,最高40℃,最低2℃,致死温度50℃经10分钟,适宜pH5.3-9.3,最适pH7.3。除侵染辣椒外,还可侵染大葱、大蒜、芹菜、胡萝卜、莴苣等多种蔬菜。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通过灌溉水或雨水飞溅使病菌从伤口侵入,田间低洼易涝,钻蛀性害虫多或连阴雨天气多、湿度大易流行。防治方法1.实行与非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年

3、以上轮作。2.及时清洁田园,尤其要把病果清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3.培育壮苗,适时定植,合理密植。雨季及时排水,田间不要积水。4.化学防治:发病前可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颗粒剂3000倍液或5%氟铃脲乳油2000倍液等杀虫剂,及时防治烟青虫、棉铃虫、甜菜夜蛾等蛀果害虫的危害。(2)发病后可选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防治,7天1次,连喷2~3次。2.辣椒疫病症状:果实染病多从蒂部开始,初期出现似热水烫伤状、暗绿至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使局部或整个果实腐烂,逐渐失水后成为黑褐色僵

4、果可残留在枝条上,病果干缩不脱落。病斑在天气潮湿时,表面可长出一层稀疏的白色霉层,这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除危害果实外,还可危害茎、杈、枝、叶等部位。病原:(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该病菌为辣椒疫霉菌: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孢囊梗简单,菌丝状,淡色。孢子囊顶生,长椭圆形,淡色,顶端有乳头状突起,大小为27.6~55.8×15.5~31.6微米。萌发时产生多个有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卵孢子圆球形,黄褐色,直径为15~28微米(图2)。病菌还能产生球形的厚壁孢子,淡黄色、单胞。辣椒疫霉菌的寄主范围较广,除

5、辣椒外还能寄生番茄、茄子和一些瓜类作物。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疫病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条件适宜时,短时间内就可以流行成灾。多雨、潮湿是关键因素,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孢子囊形成、萌发、侵入和菌丝生长;其次是温度,平均温度26~28℃最有利于发病。与茄科或瓜类蔬菜连作发病较重,通风透光性差、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菜地发病亦较重。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防治方法:1.选用早熟避病或抗病品种。2.前茬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耕翻土地。3.加强田间管理。进入高温雨季,要注意暴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雨季应控制浇

6、水。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和浇灌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连续防治2—3次。此外,于夏季高温雨季亩撒96%的硫酸铜3公斤,后浇水,防效明显。 3.炭疽病症状:炭疽病引起的烂果,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圆斑,中央灰褐色,上有稍隆起的同心轮纹,常密生小黑点。潮湿时,病斑表面常溢出红色粘稠物;干燥时,病部干缩成膜状,易破裂露出种子。叶片染病,初为水渍状褪绿斑点,后变为边缘褐色,中部浅灰色的小斑。病原:[Colletotrichumcapsici(syd.)Butl.]和果腐刺盘孢[C.phom

7、oides(Sacc.)Chest.],属于半知菌的真菌。分生孢子盘在寄主表皮下形成,后突破表皮呈盘状。辣椒刺盘孢的分生孢子盘上长有暗褐色刚毛,具2~4个横隔膜;分生孢子弯月形,无色,单胞,大小为20~31×3~6微米(图2)。果腐刺盘孢的分生孢子盘刚毛较少,分生孢子圆筒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9~29×4~6微米。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12-33℃,高温高湿有利于此病发生。如平均气温26~28℃,相对湿度大于95%时,最适宜发病和侵染。播种带菌种子便能引起幼苗发病;病菌还能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

8、为下一季发病的初侵染菌源。越冬后长出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溅散、昆虫或淋水而传播,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寄主表皮的伤口侵入。初侵染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传播后可频频进行再侵染。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