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人心是怎么变坏的

中国社会人心是怎么变坏的

ID:15428466

大小:4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3

中国社会人心是怎么变坏的_第1页
中国社会人心是怎么变坏的_第2页
中国社会人心是怎么变坏的_第3页
中国社会人心是怎么变坏的_第4页
中国社会人心是怎么变坏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人心是怎么变坏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社会人心是怎么变坏的(按:这篇文章本质的认识,就是既得利益阶级社会的问题是人类社会身心健康问题的总根源。这篇文章,十分贴切的科学的解释了许许多多老百姓的认识,就是感觉自己是小老百姓不管用,还有许许多多的给自己找的借口。  这篇“中国社会人心是怎么变坏的”运用心理学、社会行为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让人形成了对社会生活实际的科学认识,透彻的解释了具体情况具体问题的来龙去脉。马列主义者需要这样做,必须这样做。当然,作者还是肤浅的认识资本主义假民主,只是看表象,认识不到饮鸩止渴的危害。  只有用马列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彻底的废除既得利益

2、阶级社会,真正的实现人民民主,那么,人类社会的文明是空前飞跃发展进步的。  真正的学者都很早就认识到恶劣行径是不正常的非人性本质的。明明是社会关系导致的人的扭曲邪恶,可是既得利益阶级社会却鼓吹圣贤宗教的方式方法思维思路去解决问题掩饰问题。到今天,更有登峰造极疯狂至极的谬论鼓吹分子鼓吹人性自私,掩盖社会关系与私有制既得利益特权所有制的阶级社会是一切问题的总根源。  人们都知道,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是买办快发财的心理在共产党队伍中的反映。那么,社会上更是有妄想快发财的邪恶分子向往投靠敌对势力,向往快发财凌驾于全社会大多数人的欲望。这就

3、是敌对势力在全世界一时间还能兴风作浪的原因。但是,邪恶的阶级社会是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根本方向是背道而驰的,是必然被彻底清除的。  今天,美国西方既得利益阶级社会是人类社会文明最大的敌人,是全世界一切邪恶势力的总根源总后台。彻底的解放全人类,就必须消灭根本问题。)  附:  中国社会人心是怎么变坏的  ——专访上海大学教授王晓明    在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眼中,道德败坏的人,其实就是精神上有病。  个人如此,社会亦然。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中国社会在精神上“变坏”的征兆,王晓明、朱学勤等学者曾经发起过影响波及全国的“人文精

4、神大讨论”。将近20年过去了,情况让人痛苦:“人文精神”无处寻觅,而道德和人性的底线屡屡被突破。  和英国作家狄更斯所描述的不同,“最坏的时代”不可能同时是“最好的时代”。精神、伦理和人性的堕落状况,不仅会影响到每个人的命运,也威胁到“社会”这个“合作体系”的稳定,并给它朝向民主、自由、法治的转型制造巨大的风险。  中国社会人心是怎么变坏的”?它的逻辑和轨迹如何?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上海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主 任王晓明 教授。  “坏”从社会逼迫个人扭曲自己开始  南风窗:说起中国社会现在是什么样子,大家都有直观感受——比如贫富悬殊、司法

5、不公、阶层固化、信仰缺失、道德沦丧、人性溃败。一个不认为这一切很合理的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中国社会会变成这样?  王晓明:是挺严重。但为了更清楚地看到问题所在,我们可以找一个突破口,就是人心——人心是怎么变坏的。  假如有一个小孩。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话,一开始对于坏的东西是不知道的。但经历社会化,一直到中年,我们来观察,他所接受的价值观念、社会游戏规则,会让他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小学和中学10年,影响一个人最大的东西是什么?是应试教育,一切都为了考试。应试教育对小孩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们一直被大人的意志操纵,像看电视、玩耍,都不

6、能被家长允许。甚至看一些书,比如奇幻类的书,也会被 家长和 老师认为对学习没什么好处。 家长和 老师是小孩在社会化开始时遇到的两类权威,而这两类权威口径一致,联合把小孩的自主性打掉。小孩能有多少抵抗力?  南风窗:根据心理学的说法,大概从3、4岁开始,一个人的自我开始发育,如果他不是按照天性发展,而是被外在的权威强行扭转,那小孩就会感受到一种外界对自我的破坏性。他以后可能会报复。  王晓明:但在报复之前,这个小孩会感觉到自己很渺小,他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他被迫接受了一个逻辑,就是为了将来一个以金钱为前提条件的“美好

7、生活”,他必须压抑自己人性本真的东西,扭曲自己。  南风窗:进入大学阶段,以及工作后,这些东西更加强化了。  王晓明:进入大学阶段后是分两段的,一开始,大一、大二,很多学生是很放松的,可以过一段快乐的日子;但是到了三、四年级,问题又来了,因为你要找工作。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少年时代所体验到的东西,在大学时代仍然会被攫住。  求职以及工作后,一个人将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由关系等游戏规则决定工作机会、稀缺资源分配的社会。他痛苦地发现,很多事情并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努力。  南风窗:他又体验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王晓明:每次都给他无力感。以前

8、他只是无法反抗学校和家庭的权威,但后来他发现,社会并不公正,他更无力反抗。  可怕的心理“劳动强度”  南风窗:在社会不公正的强大力量中,一个人要让自己心理不失衡,不变态,甚至精神不崩溃,需要一种“情感支持系统”。  王晓明:爱情类似于你所说的这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