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类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进展

减肥类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进展

ID:15435804

大小:3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3

减肥类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进展_第1页
减肥类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进展_第2页
减肥类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进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减肥类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减肥类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进展摘要:肥胖是由于能量的摄取超过消耗造成的,作为一种现代病、文明病,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于是减肥药应运而生。关键词:减肥药肥胖肥胖是受生物—行为-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一种多基因性的疾病。它可以诱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其治疗应提供综合疗法,即膳食疗法、行为疗法并用,在此基础上若仍不能控制体重,再辅以药物疗法或其他疗法如手术治疗等【1】。1.肥胖治疗药物的发展历程:第一个用于肥胖治疗的药物是甲状腺制剂,而且,这种药物治疗持续了近75年的时间。实际上甲状腺激素并不适于肥胖的

2、治疗,除非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肥胖。纺织工人暴露于二硝基酚出现了体重下降,首次启发,二硝基酚是第二个用于肥胖治疗的药物。然而,由于严重的神经系统副作用及白内障的发生,此药很快被停止使用。1973年,右旋安非他命被用于治疗肥胖病。此后30年,各种药物包括安非他命、甲状腺激素、洋地黄单独或联合应用治疗肥胖成为主流。此后,由于死亡病例的出现,安非他命类药物被美国勒令禁止使用。在应用药物治疗肥胖的起始阶段,人们仅仅将其作为治疗肥胖病的短期辅助治疗手段,到了1992年,Wrintraub等的研究成功改变了以往的观念。他们用

3、两种机制不同的药物——芬氟拉明和苯丁胺与行为治疗相结合,并长期应用药物治疗,能使体重减轻,且可保持3.5年。虽然一系列的研究只限于小样本人群,且与当时的主流方向相悖,但自他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肥胖的治疗应与其他慢性病一样,需要长期的药物干预,才能达到长期减重的目的【2】。2.减肥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药物减肥的药物主要有通过抑制食欲、减少食物摄取的食欲抑制药,影响物质代谢和(或)增加能量代谢、促进产热的药物,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植物减肥药及其他一些正在研究中的药物如肥胖基因产物等。2.1食欲抑制药食欲是由下丘

4、脑腹内侧的饱中枢与下丘脑外侧区的摄食中枢调节。神经药理学研究证明,上述中枢通路中的儿茶酚胺类(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5-羟色胺(5-HT)等递质变化可以引起摄食行为的改变。因此影响这些递质在下丘脑的合成、释放与摄取的药物可以调节食欲,改变摄食行为,从而影响体重。2.1.1.影响中枢儿茶酚胺(CA)类的药物如苯丙胺及其类似物,包括甲苯丙胺,苄甲苯丙胺,安非拉酮,右苯丙胺和苯丁胺等。可产生拟交感作用,兴奋中枢交感N系统,抑制觅食行为。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导致中枢系统的兴奋,可产生欣快感,具有成瘾性。其中苯丙胺为最早使用

5、的食欲抑制药,但其不良反应大,疗效又不优于目前开发的一些食欲抑制药,目前国外已禁止将之作为食欲抑制药使用。本类药物最常用的为安非拉酮。2.1.2.影响中枢5-羟色胺类的药物如芬氟拉明,右芬氟拉明,抗抑郁药中的氟西汀【3】等。此类药物还能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并对脂质代谢有显著的影响。本类药物还可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二后者具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药物依赖性小。目前正在研究中的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与Quipazine、Mepp等,可模仿5-羟色胺直接作用于

6、突触后膜的5-羟色胺受体,产生食欲抑制作用,但这类药物可诱发抑郁、恶心、呕吐等,其临床应用收到一定限制。2.1.3.同时影响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类的药物这类药物有吲哚类及其衍生物如吗吲哚及环咪唑吲哚。1997年被FDA批准的西布曲明即属于该类药物。然而最近新西兰重点药物监测部门发现,这种减肥药可能使人的记忆力受损。还有数据证明这种成分不仅使记忆力受到影响,还会出现其他脑血管问题,表现为意识模糊、头晕和视觉异常等【4】。2.1.4.其他影响食欲的药物苯佐卡因属于局部麻醉药,可以麻木口腔和胃肠道粘膜,改变味觉敏感性,从

7、而影响“味口”作为非中枢性的食欲抑制药。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一些生物肽类及其激动剂或抑制剂,可影响饱腹感,改变食欲,如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瘦素激动剂,饱满素,肠抑素,胆囊素,胰淀素等,从中可能研制出有效的减肥药【5】。2.2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2.2.1.中枢兴奋药如麻黄碱,咖啡因等。2.2.2.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布在白色和棕色脂肪细胞上,β3-AR激动剂与之结合可刺激白色脂肪组织分解、棕色脂肪组织非颤栗产热,提高脂肪氧化和能量消耗而减轻体,而不像β1β2受体激动剂那样增加血糖水平,不良

8、反应很少。目前已开发出的药物对治疗啮齿类动物的肥胖很有效,但对人的疗效弱,其原因为β3-受体结构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且人体β3-受体激动剂大多数选择性不高。【2】美国Pennington生物医学研究中心Redman等日前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却并未证实新型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TAK-677的有效性。这似乎预示着未来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减肥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