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ID:15438764

大小:9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03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_第1页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_第2页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_第3页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_第4页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临床医学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英文名称:MedicalImaging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72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 见习学时:30学时学 分:5适用对象: 临床、麻醉、视光、法医选修课程:急救医学、断层解剖学教学基本要求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影像学自身飞速发展,修订本门教材以适应新世纪教学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医学影像学》自1983年至今,已出五版,第1及第2版的书名为《放射诊断学》,第3版更名为《医学影像诊断学》,第4版后改为现在的《医学影像学》。书名的变更,反映出本学科的迅猛发展,已包括了X

2、线、CT、MRI、超声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医学影像学》是临床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书在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学生能够优选与综合应用检查方法,能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为正确运用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本次修订力求在有限的学时内,反映新教材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反映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要求,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3、。总论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础知识。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仍是教学的重点。CT、MRI发展较快并于普及,应适当加大教学的比重。各论重点介绍骨骼与关节系统、肺与纵隔、心脏与大血管、胃肠与肝胆胰脾、中枢神经系统和介入放射学等几个系统。应用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启发性的讲授几个代表性的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对每一疾病应先简述临床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主要是以X线为基础,适当讲授CT、MR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以系统为中心的病种教学,

4、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肝胆胰脾、中枢神经系统重点介绍CT、MRI等影像学表现,符合新教材要求,体现临床实用价值。介入放射学是三大治疗体系之一,介入放射学有自身的特点,主要介绍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内涵以及在疾病治疗中的价值与限度,而不是掌握其技术,使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不仅是诊断,而且可以在影像系统导引下对多种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影像学思维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观形象化的教学,课

5、堂讲授应充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幻灯、模型等教学工具;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见习课应使学生看到真实的影像资料,并在实习的带教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对基本影像的识别和分析,应用影像学述语描述,书写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报告(记入平时成绩)。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课及见习课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培养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重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事业心和责任感。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课程的考核方法包括闭卷考试和平时见习测试(书写报告),各占70%和30%。教学时数分配总时数

6、72学时教学。各章节学时数分配如下:内容理论课实习课总论6学时4学时骨与关节8学时6学时肺与纵隔6学时6学时心脏与大血管6学时4学时急腹症、胃肠与肝胆胰脾8学时6学时中枢神经6学时4学时介入放射学2学时总计42学时30学时第一篇总论目的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通过制作的多媒体理论授课,重点讲授各种不同成像手段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诊断原则与步骤和图像的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并对各种成像手段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掌握适应症。结合实习课现场观看不同的影像设备,体会不同成像技术的原理,通过不同成像技术的影像阅片分析,掌握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及正

7、确书写诊断报告,为后续的临床生产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掌握:1、X线的特性。2、X线、CT、MRI不同成像技术的图像特点及诊断原则和步骤。二、熟悉:1、X线、DR、CT、MRI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DSA的临床应用。2、X线、CT、MRI成像观察与分析及各自的优选和综合应用。三、了解:1、X线的产生和检查技术2、DSA成像原理3、CT成像原理、图像后处理技术、CT灌注成像4、MRI成像原理及设备和MRI检查技术5、PACS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及临床应用6、信息放射学学时安排:理论:6学时,见习课:4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DR、DSA、CT、MRI二

8、、主要教学内容:1、介绍X线的产生,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2、X线的产生和检查技术。3、X线、DR、DS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